中秋節快樂-健康生活
目前分類:K文件-醫療因果 (56)
- Sep 25 Fri 2015 17:28
☆ 中秋節快樂《感恩老師》生活在這個世間
- Jul 31 Fri 2015 16:34
黃念祖老居士《 ☆淨修捷要報恩談》精華
黃念祖老居士《 ☆淨修捷要報恩談》精華
- Feb 07 Sat 2015 18:27
念根增長 能破諸邪念
- Nov 13 Thu 2014 22:28
傳統聖賢教育 常禮舉要 1開講
傳統聖賢教育 常禮舉要 1開講
- Jul 11 Fri 2014 14:56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42集 淨空法師 有字幕
- Apr 04 Fri 2014 11:03
淨空法師:印光大師教我們怎麼放下
- Jun 08 Fri 2012 14:21
一門深入 *長時薰修-素食養生特色教學中餐
一門深入 *長時薰修-素食養生特色教學中餐
- Nov 24 Thu 2011 11:18
改變命運【儒釋道】紮根聖賢教育習講班
- Dec 24 Fri 2010 16:33
我感覺到人間是地獄太苦了
- Nov 18 Thu 2010 10:06
看完這篇文章 我慚愧得哭了
- Sep 15 Wed 2010 11:56
得先打地基戒律是地基
得先打地基戒律是地基
「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證之法」,這就是一大事因緣,「以念佛心,入佛知見。淨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下」,向下,「詳明本經興起之因緣」,前面是講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的因緣。眾生根性不一樣,但是佛的總目標、總方向是一致的,千經萬論殊途同歸,最後是歸淨土。所以佛法裡有三個科目是共同必修的科目,不管你修行哪個宗、哪個派、哪個法門。第一個戒律,戒律是共同科目,是基礎,你必須要紮根,像蓋房子一樣,不管你蓋多高,不管你蓋什麼樣子,得先打地基。戒律是地基,沒有戒律什麼都不能成就。第二個是理論,這是共同科目。法相唯識,《華嚴》是法相唯識的一部重要經典,法相唯識是六經十一部論,這六經裡有《華嚴經》,講宇宙緣起。《還源觀》上就講得好,「顯一體,起二用」,這二用,無論是依報,無論是正報,小至微塵,大至虛空法界,皆有三種周遍,這個不可思議,第一個「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第三個「含容空有」。這個理是共通的,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不能超越,你所依據的理論。第三,歸宿,你修行最後的結果都是往生極樂世界。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歸華藏世界,最後都歸華藏世界,到華藏世界之後,文殊、普賢再把你領著一起到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是共同的歸宿。這三個共同科目。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Sep 07 Tue 2010 09:15
佛門裡面叫我們發長遠心
佛門裡面叫我們發長遠心
>>>有緣遇到這些大善知識、真善知識,他們慈悲,真的是大慈大悲,自然的流露,幫助你。問題你能不能聽懂?你相不相信?你肯不肯幹?你能聽得懂,你能夠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就是此地講的上進分善根人。修行不是一天、二天,不是一年、二年,也不是一世、二世,要發長遠心。佛門裡面叫我們發長遠心,是從今天起盡形壽,就是一生,我還有一口氣在,我就要認真去學一天。在大乘法裡面盡未來際劫,不是一劫、二劫,盡未來際劫我要勇猛精進絕不退轉。挫折不能避免,那是什麼?那是業障,挫折是消除自己的業障。所以歡喜接受,不能迴避,迴避不掉的,你迴避那邊還會碰到,命裡有的,躲都躲不掉,你何必迴避?一定是什麼?歡喜接受,報掉。報掉是什麼?這業障就化解、就沒有了。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真正懂得,六道裡頭三善道是什麼?三善道,你過去造的是善,在這消你的善業,你在受這個果報享福。三惡道是消你的惡業,原來六道輪迴是這麼回事情,不算壞,消業障。善惡都要消掉,為什麼?善惡都不好,都是染,不是清淨,淨業裡頭善惡都沒有,染裡頭有善惡。所以善惡統統消掉,淨業現前,淨業不在六道,六道裡頭沒有淨業,淨業在哪裡?淨業在四聖法界。所以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是屬於淨土,我們這才搞明白。菩薩修行,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善惡二邊都不沾,但是要斷惡修善。斷惡修善,善惡二邊都不沾,心地清淨,修什麼?對自己來講就是修清淨心、修平等心。清淨就是不執著,平等就是不分別,永遠離開分別執著,你的心才真的清淨,與上界相應了。這個上界是什麼?六道以上,與聲聞、緣覺、菩薩相應。這個都是屬於上進分善根,三乘學人所修的。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 Aug 31 Tue 2010 13:04
眾生糊塗果報現前後悔莫及
眾生糊塗果報現前後悔莫及
>>>下面第四,「神力加持,與本師會同本神力智慧故」。這是先講佛的神力,佛的神力加持。佛神力,諸位聽我前面所講的應該能體會一點。佛神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貴在你能夠體會,你能夠認知。譬如我們剛才舉的例子,我們得四大菩薩加持,我們得四天王加持。與本師會同本神力智慧故,這個「本神力」是自己,自己的自性。本神力智慧就是自己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般若智慧,這個智慧跟十方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無二無別。他們的自性沒有障礙,所以它起作用。這個作用遍法界虛空界,加持一切眾生、情與無情。我們得到加持,我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透出來。智慧透出來,煩惱就沒有,煩惱輕、智慧長;智慧長,煩惱就輕,決定是相輔相成。我們希望自己的智慧天天增長,希望自己的智慧在這一生日常生活當中能起作用,那你怎麼樣學法?你要在煩惱輕上下功夫,也就是說煩惱習氣一定要叫它淡薄下來,一年比一年淡薄,一月比一月淡薄,到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這個功夫是明顯得力,你會法喜充滿,你就嘗到法味。法味從哪裡來?法味從自性來的。諸位一定要知道,諸佛如來的法跟自己自性的法是一不是二,所以它相應。如果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跟諸佛菩薩不一樣,那個麻煩可大!我們怎麼能從他那個地方得到啟示?是一不是二,所以才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 Aug 31 Tue 2010 12:45
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在中國,跟中國人緣分特別深的,真的是世人所謂「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確實有很多人不知道釋迦牟尼佛,但是好像沒有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有很多人不知道其他的菩薩,但是都知道觀世音菩薩。在佛門,中國有四大名山,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薩,它是表法,它就是名號加持,它就是本願加持。菩薩加持,我們得從地藏說起,地藏是根本,地是什麼?地是大地,藏是地上地下的寶藏。我們知道開採出來的寶石、黃金、白銀,都是地下埋的寶藏,地上生長的也是寶藏,那是什麼?五穀雜糧,養活我們的,這是大地。菩薩用這個做名號,表我們的心地,我們看到大地就想到自己的心地,我們心裡面有寶藏。有什麼寶藏?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看是寶藏,智慧是寶藏,德能是寶藏,才藝是寶藏,相好是寶藏,德相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福報,統統用福報兩個字都包含了,圓滿的,一點欠缺都沒有。在哪裡?在你的心地,地藏菩薩代表這個意思。你的心地裡頭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跟諸佛如來沒有絲毫差別。這土地要開發,我們才能得到,它裡頭有金礦,我們要不把它開採出來、提煉出來,你就得不到黃金。土地要不能開墾、不能種植,你就沒有五穀雜糧的收成,所以要懂得開採。用什麼方法開採?心地寶藏需要用孝親尊師來開採。所以地藏菩薩代表什麼?代表孝親,代表尊師。孝道,師道,他代表了。我們每天念地藏菩薩,我們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是不是地藏菩薩在加持?是,名字加持我們,身相加持我們。我們聽到名號,看到菩薩形像,有沒有想到我要孝順父母,我要尊敬師長?這叫什麼?這是你真正學地藏菩薩,你真正在修地藏法門,這不是迷信。
- Aug 31 Tue 2010 12:44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再看第三,「毘盧遮那師弟加持,彰本願故」。這個「彰」是彰顯,明白的顯示出來。毘盧遮那佛,這是老師,毘盧遮那的弟子是法身菩薩,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毘盧遮那的弟子,他們散布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的剎土。一切諸佛如來剎土裡面,大多數都有十法界,也有沒有的。我們在「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看到,有純淨清淨佛土,裡面沒有十法界、沒有六道;有四聖法界,沒有六道的,也不少;可是具足十法界的也很多。這些人應現在其中是為什麼?這些人在過去因地裡面,也就是說,他們過去在六道、過去在十法界裡面遇到佛法,受持三皈五戒,遵守佛菩薩教誡,修行證果,現在成就,每個人都脫離十法界,都回歸到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過去在十法界、在六道裡面發的願,發的願很多,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不僅僅在這一生當中學佛曾經發過願;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也接觸到佛法,也曾經發了願。由於我們的習氣很重,煩惱習氣的纏縛,到這一生還沒有辦法脫離六道,佛菩薩幫不幫助我們?幫助,時時刻刻在幫助,我們不知道。這種幫助就是加持,冥冥當中加持,我們沒有感觸到。有沒有人能感觸到?有,心地清淨的人能感覺到,修定的人能感覺到。這個修定就是修清淨心的人,無論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方法不一樣,門徑不相同,修什麼?統統都是修戒定慧,這個諸位同學必須要搞清楚。佛在《金剛經》上才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統統修的是戒定慧、覺正淨,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樣。功夫要是得力,你的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現前,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也能夠感觸到。感觸的淺深,那是你定功的功夫成正比例。你的功夫深,你感觸就愈來愈明顯,佛菩薩真加持。名號、身相它起作用,就在當前。
- Aug 31 Tue 2010 12:25
迷邪染都不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迷邪染都不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下面第六,普照一切世間智,「謂如來有大智慧光明,普能照了無量世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界確實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沒有言語能形容到底有多少,它真的是無量。從哪裡來的?自性所現,「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自性本來就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所以變現出來的境界,無量無邊的色相,我們現在知道,一時頓現,太快了。雖然一時頓現,它有秩序,一絲毫都不亂,這是性德,《華嚴經》上稱為奧祕。我們今天雖然迷了自性,迷了自性如果能隨順性德,性德是盡善盡美,我們常講純淨純善。純淨純善的源頭在哪裡?找源頭,源頭在孝親、在尊師,這是源頭。世尊,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都是從孝道、從師道發揚光大的。性德具體說明就是《十善業》,佛講的《十善業》,道家講的《感應篇》,儒家講的《弟子規》,這是具體把它說出來了,無論哪一樣,都是普能照了無量世界。《十善》照了無量世界,《弟子規》也是照了無量世界,《感應篇》還是照了無量世界,我們不能不知道。你要從這裡紮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出入往來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了,這是如來普照一切世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