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真誠心就學不到東西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九卷)  2009/11/11   檔名:12-17-205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前面我們學到「本分」,「總顯體相」,清涼大師《疏鈔》的前面一段。今天我們從「十住直心增故,故名為解」,從這裡開始,從這個地方開始。「解為行願本,故首而明之」。世出世間法學習,就像現在學校上課一樣。教學最重要的還是心,所以講十住是講心。住在哪裡清涼大師在這裡很清楚為我們說出,住在大菩提心中。菩提心是什麼我們這麼多年來,為了同學理解方便起見,我們把經論的深心,完全用《無量壽經》經題的一句話來解釋,大家就很清楚、很明白,那就是「清淨平等覺」。前面還有兩個字,「真誠」,這個真誠就是住。真誠是菩提心之體,沒有真誠心就學不到東西,所以能不能學到關鍵在真誠,什麼都要用真心去求、用真心去修。深心是自受用,必須有清淨心、有平等心、有正覺心,這是自受用,我們才能夠理解。所以你看看,今天大師這一句話說得好,十住直心增故,增是增長,所以下面決定是連到他學習的時候心地清淨平等,覺而不迷了,所以他能夠理解。這個就是我們前面舉開經偈裡面所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他有這個能力。我們現在學習聖教,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誨,往往學了很多年,甚至於有人一輩子在學習,都沒有達到解的標準。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沒有真誠心,我們現在人所謂是心浮氣躁。心浮氣躁不但學佛沒有辦法得到解,這個解也就是悟,不是大徹大悟,我們常講的是小悟、大悟,說的是這個。沒有徹悟,徹悟就見性了。見性是什麼這個三心具足,三心都增上,直心、深心、大悲心,那肯定會開悟,我們今天缺乏這個。
 >>>
佛祖為我們說這段經文,他的對象,這個我們要記住,是法身菩薩,所以他確確實實是三心增上,他們才是真正理解如來真實義,這是開經偈上說的。世尊當年在世,教學四十九年,無不是以此為根本。你什麼時候有條件接受如來的教誨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你什麼時候有資格去聽就是菩提心,你具足了直心、深心、大悲心,你就能解如來真實義。在中國,我們近代的印光大師,遠的不說,說近的。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你讀經、聽教,佛法裡面上課叫聽教,教是什麼教育、教訓,聽教,「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一點都不假。所以一個老師在課堂上課,眾多的學生,我在台中參加李老師的經學班,這個班的人不多,只有二十幾個人,不到三十個人。我們上課的教室比我們這個攝影棚還小,大概只有一半大。你看同樣老師在上課,這二十個同學受益個個不相同,有的人能記住,有相當深度的理解;有一些人大概能記得一半,理解力也差一點;還有少數人,聽了記不住,不懂得老師講的是什麼意思,這種現象每堂課都有。其實就是以世間學校來說,同一個班級,一個老師大概教四、五十個人,學生程度不齊。考試的時候,前幾名的程度,前十名跟最後十名的,就有很大的差距,什麼原因就是印祖所說的,他有幾分真誠,他能得幾分受用。
 >>>
這個地方大師們講得非常好,解與信心關係非常密切。我們首先第一個,對自己有沒有信心這頭一個條件。對自己沒有信心,佛菩薩來教你,你也得不到受用。所以佛家講信,跟一般宗教不一樣,一般宗教第一個要信神,佛法第一個信自己,第二個才是信佛,你要信老師,第三個要信課程。對課程沒有懷疑,對老師沒有懷疑,具足誠敬,這叫師資道合。這樣的教學,老師跟學生同時得利益,老師能夠深解,學生也能深解,這教學才有樂趣。這樣的緣分非常不容易得到,不是到處能見得到的。所以一個好學生親近善知識,諺語所謂可遇不可求,你到哪裡去找一個善知識哪有那麼容易古人所謂千里尋師。可是反過來,老師要找一個好學生,可以傳授他一生所學的,比學生找老師更困難。哪一個好老師不希望有幾個好學生,能把他自己的道學傳下去所謂後繼有人,中國古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由此可知,那個無後不是說你沒有兒女,不是說老師沒有學生,是你的兒女有幾個能承傳你的家業,這個重要;你的學生當中有幾個人真正能傳你的道,這難!這個才是不容易的事情。
 
   //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第二0五九卷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請上網看全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