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0006 方先生所講人生最高的享受
下面兩句,「觸境自在,合本性淨」,觸境是什麼?六根對六塵境界,眼對色,耳對音聲,鼻對香氣,舌對味,身接觸,意就是念頭對法塵,六根對六塵境界得自在。什麼叫自在?六根觸六塵境界,裡面要是生七情五欲就不自在,為什麼生七情五欲?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就不自在。你有歡喜,你討厭,你要曉得喜怒哀樂愛惡欲,欲是欲望,統統是煩惱,你還起這些東西,你哪來的自在?所以觸境自在,是觸境五欲六塵不生,這就跟你自性清淨心相應,所以合本性淨。《壇經》上講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跟這個相應,這是真正的享受。這是誰的享受?法身菩薩的享受,諸佛如來的享受。方先生所講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曉得,佛菩薩不是神、不是仙,他是人,這個一定要懂得。所以佛教,你真的明白了,它不是宗教,它跟宗教風馬牛不相干。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
再看末後這段,「入佛智海,湛然不遷」,這個佛是自性,你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跟十方諸佛的智慧是一樣的,沒有兩樣。我們通常講性,講法性、講佛性,法性跟佛性有什麼差別?法性是宇宙的本體,佛性是本體裡面的一分,哪一分?智慧。佛講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法性是如來智慧、德相全包了,那是法性。單單講智慧,佛性,就是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當然可以作佛,不同在這個地方。所以智慧是你自性有的,你的心愈清淨,透出來就愈多;你的心被染污,智慧就透不出來。自性智慧像陽光一樣,要是有雲彩遮住,它透不出來。雲彩有厚薄,它透的光明大小不一樣,雲彩愈厚,亮光就逐漸減弱;雲彩薄一點,它的光明就顯得大;沒有雲彩,就全部透出來,三層雲彩。現在我們坐飛機知道,飛到空中的時候確實雲是一層一層的,我們往往在同雲層飛行的時候,看底下有好幾層。三層的雲彩,這就好比佛所說的,妄想是一層,分別是一層,執著是一層。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a0008「人逢喜事精神爽」
再看末後這段,「入佛智海,湛然不遷」,這個佛是自性,你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跟十方諸佛的智慧是一樣的,沒有兩樣。我們通常講性,講法性、講佛性,法性跟佛性有什麼差別?法性是宇宙的本體,佛性是本體裡面的一分,哪一分?智慧。佛講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法性是如來智慧、德相全包了,那是法性。單單講智慧,佛性,就是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當然可以作佛,不同在這個地方。所以智慧是你自性有的,你的心愈清淨,透出來就愈多;你的心被染污,智慧就透不出來。自性智慧像陽光一樣,要是有雲彩遮住,它透不出來。雲彩有厚薄,它透的光明大小不一樣,雲彩愈厚,亮光就逐漸減弱;雲彩薄一點,它的光明就顯得大;沒有雲彩,就全部透出來,三層雲彩。現在我們坐飛機知道,飛到空中的時候確實雲是一層一層的,我們往往在同雲層飛行的時候,看底下有好幾層。三層的雲彩,這就好比佛所說的,妄想是一層,分別是一層,執著是一層。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e0024 永遠保持無思無慮
前清彭際清居士,這在佛門裡面是個大德,也是才子,他不到二十歲;二十歲叫弱冠,成年了,行冠禮,戴帽子;他不到二十歲,是童子,考中進士,這個不容易。雖然考中進士,一生不做官。學佛,對佛法造詣非常之深,通宗通教,顯密圓融,是大德。他家環境好,他的父親是兵部尚書,乾隆皇帝時候,兵部尚書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所以他是高幹子弟,一生學佛。他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這是他講的。他把《華嚴》、《無量壽經》、《彌陀經》說成一部,只是講得詳細、簡單。換句話說,《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細講,《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略說,非常有道理。所以他自己做了一部論,《華嚴念佛三昧論》,黃念祖居士有註解。這是告訴我們,在佛陀一生四十九年教學當中,這是他最重要的課程,我們在末法這個時期能夠遇到,真正是像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遇到了。遇到可不能辜負自己,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寂然不動,念佛三昧。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h0008 「謂三昧須彌,寂然不動」

八萬四千法門,這佛家常講無量法門,法是方法,修行的方法,門是門徑,通到無上菩提的門徑太多了,說之不盡,統統叫三昧,也就是禪定。所以禪定,絕對不是只有禪宗修的,只要是佛所教的,不分宗派、不分法門,全是修禪定。修禪定用的方法不一樣,所以叫無量三昧,無量法門。念佛,我們用念佛的方法修三昧,用這句念阿彌陀佛,持名念佛,修什麼?禪定!你看《彌陀經》上講,你念佛的目的在哪裡?「一心不亂」,一心不就是禪定嗎?不亂就是智慧,所以定慧雙修。世尊在《大集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這個法門是無上深妙禪,這佛說的。所以你要懂得這個法門,你要懂得念佛是修什麼?念佛是修清淨心的,用這句佛號。也就是說念頭起來了,不管是善念、惡念,總而言之,全是妄念,念頭一起來你立刻就覺悟。宗門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要覺悟得快,覺悟什麼?趕快把這個念頭打掉,用什麼方法?阿彌陀佛。所以禪宗是要靠覺,淨土宗方便,我念頭起來,不管什麼念頭,統統用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這叫念佛三昧。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k0012 我們凡夫一天三餐還不夠

所以懂得這個原則,在生活當中要放,工作當中要放,待人接物當中要放,不要執著、不要分別,我們真正用功就在這兩方面。不執著就是轉末那識,不分別就是轉第六意識,你看法相宗裡面講「轉識成智」,不執著是轉末那為平等性智,不分別是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第六意裡頭識轉過來是清淨平等,妙觀察是什麼?妙觀察是覺悟,一點都不迷。《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那個覺就是妙觀察智。所以法相宗告訴我們,轉識成智要從因上轉,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轉,果上轉你就不要理它,因上轉過來,果自然就轉過來。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中上根性的人真正想修行,就是盡可能減少分別執著,減少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開了。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轉過來?阿賴耶跟前五識統統轉過來,你的修行功夫才叫到家;還沒有轉過來,還沒到家。你必須要繼續努力,努力不在其他,努力統統在放下。所以說老實話,凡夫成佛,放下就是!在理論上講是一念之間。所以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裡面修行,是「知難行易」,你為什麼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你放不下;了解事實真相,沒有一個放不下的。我們學佛學了這麼久,了解也不少,不透徹。真正透徹,都是從你功夫上看,你是不是真放下,從這裡看,看你的真功夫,你真正了解多少。然後才知道心妙、心高,高明,這個高跟妙都是形容詞,能生萬法。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b0009那個真的你能夠做到每天十分鐘
所以懂得這個原則,在生活當中要放,工作當中要放,待人接物當中要放,不要執著、不要分別,我們真正用功就在這兩方面。不執著就是轉末那識,不分別就是轉第六意識,你看法相宗裡面講「轉識成智」,不執著是轉末那為平等性智,不分別是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第六意裡頭識轉過來是清淨平等,妙觀察是什麼?妙觀察是覺悟,一點都不迷。《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那個覺就是妙觀察智。所以法相宗告訴我們,轉識成智要從因上轉,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轉,果上轉你就不要理它,因上轉過來,果自然就轉過來。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中上根性的人真正想修行,就是盡可能減少分別執著,減少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開了。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轉過來?阿賴耶跟前五識統統轉過來,你的修行功夫才叫到家;還沒有轉過來,還沒到家。你必須要繼續努力,努力不在其他,努力統統在放下。所以說老實話,凡夫成佛,放下就是!在理論上講是一念之間。所以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裡面修行,是「知難行易」,你為什麼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你放不下;了解事實真相,沒有一個放不下的。我們學佛學了這麼久,了解也不少,不透徹。真正透徹,都是從你功夫上看,你是不是真放下,從這裡看,看你的真功夫,你真正了解多少。然後才知道心妙、心高,高明,這個高跟妙都是形容詞,能生萬法。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29 世界還沒有真正走入末日

觀心妙高,什麼人能觀心?大乘教上佛常講,八地菩薩,也就是說八地菩薩他才能夠見到阿賴耶的生滅,阿賴耶種子現行的生滅,也就是說我們現前森羅萬象生滅的真相,也就是好像他看到電影的底片了。我們沒有看到,我們看到銀幕上的影像;他看到底片,看到底片快速度在那裡旋轉,他看到這個相,八地菩薩。七地菩薩還不行,還見不到,七地菩薩叫遠行地,八地菩薩叫不動地。我們就曉得,真正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是什麼地位?八地菩薩。通常佛講經的時候,多半是講的別教,智者大師判教判藏通別圓,這是八地。在《華嚴》,《華嚴》是圓教,前面清涼大師說得很明白,《華嚴》是個特殊法門,不能用三乘來解釋。三乘就是大乘、中乘、小乘,中乘是辟支佛,小乘是聲聞,大乘是菩薩,不能用三乘來解釋。為什麼?別教講的,三乘裡面講的八地,在《華嚴》上講是什麼?第八住。實際上初住菩薩已經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就是成佛了,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不是相似佛。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生萬法它速度多快

我講到這些事情我就常常想,想到什麼?在做小朋友的時候玩過萬花筒,有同修給我找到,但是找到很小的,這是個小的萬花筒,這樣看看在裡面轉的時候。我就想找一個大的,我們用攝相機把這個畫面放在屏幕上,注意看到。萬花筒用來比什麼?能生萬法,你看你只要動,它就比前面變化,你不動它就沒有變化。自性不動的時候沒有相,叫大光明藏,什麼東西都沒有;可是你念頭一動它就現相,就森羅萬象。而且這個相,不管你怎麼動法,它現的就不一樣,絕對不會有兩個相同的相。到什麼時候相同?相統統沒有了就相同,大光明藏這就相同了,所以說佛佛道同。等覺菩薩都不同,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相,到究竟佛果上就一樣,完全相同。這個意思深,宇宙的真相是什麼?佛講無常,無常就是剎那剎那,就像我們放幻燈片一樣一張一張的。所以我用電影來做比喻,電影,諸位曉得,電影是幻燈片,放映機一打開,這張幻燈片就照出去,照在銀幕上它有沒有先後?沒有,沒有先後,不是爆炸,它就是這樣就出來了。可是它很快,它鏡頭一關,這相沒有了,再一打開,第二張起來了,一秒鐘二十四張。所以我們看電影,電影銀幕上現的相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這樣的速度,我們就被銀幕的影像欺騙了,以為好像是真的。我們現實生活,能生萬法它速度多快?佛在《仁王經》上所說的,我常常講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方便說已經就不可思議了。方便,佛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也就是一剎那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這個時間,一剎那裡面有九百生滅,像放映機的鏡頭開關有九百次。我們彈指彈得快的話,我一秒鐘至少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也就是二十一萬六千次,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仁王經》上說的,我說佛是方便說,為什麼我說它是方便說?因為用光速來講,它比光還慢,光速一秒鐘三十萬公里。所以我們曉得,真正速度確實是億萬分之一秒,你沒辦法,我們現在講起個念頭,那就不知道是多少個畫面出現,你就沒有辦法計算。所以這個才是事實真相。【*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33 這講到究竟圓滿的科學跟哲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七九卷)  2007/1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79 ★請上網看全文★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