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ol0003 千萬不要想著我還要活多少年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三八卷)2007/9/25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12-17-1838
請看大用無方第十段,「寂用無涯三昧門」,這一大段裡面分成三段,我們學到第二段正顯業用。經文很長,這段也有三段,我們學到最後這一段,「通顯於三世間自在」。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講到五對,來解釋根境相對的自在,我們前面學到第三對,現在我們從第四對看起。★請上網看全文★

***承接取段上下文***佛法講的離苦得樂是事實,這不是理想,你放下,苦永遠離開,樂就得到了。你如果放不下分別執著,你想【離苦得樂】那是口號,那是說好聽的,你決定做不到。如果不需要放下分別執著能夠做到離苦得樂,佛就不會出世在這個世間,為什麼?你們能做到,佛何必來多事。你們想,怎麼想都做不到,佛就來幫個忙,把你為什麼你想求求不到的原因在什麼地方,佛來告訴我們。我們把這個原因搞清楚、搞明白,原因消除,我們的願望就落實,不再幹傻事。所以什麼都要放下。
人到八十以後,千萬不要想著我還要活多少年,這叫打妄想。事實真相什麼?活一天算一天。古人講壽命就講到八十,前面二十年,人生之春;二十到四十,人生之夏;四十到六十,人生之秋;六十到八十,人生之冬,沒有了。八十以後是多餘的,多餘的不能算,有一天算一天,不可以算兩天、三天。徹底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無量壽,壽命沒有了就無量壽。有,都有量,沒有了就無量壽,真正自在解脫。所以,放得愈早那是善根愈深的人、善根愈大的人,他很早就看破了。六十以後善根都是稍微差一點,到八十能放下都是了不起,為什麼?他成就了。所以【能不能成就,就在你肯不肯放下?】還要記住,這是我們現在學佛學那麼久,了解了,放下是走佛菩薩的道路,放不下是造輪迴業,你想想是不是?我一天放不下,我一天在造輪迴業,兩天放不下,我兩天在造輪迴業,輪迴業愈造愈深。煩惱習氣重,像背個重擔一樣,愈背愈重,總有一天把你壓垮,壓垮就是壓到三途去了。往上沒有你分,你只有往下,愈陷愈深,愈陷愈嚴重,自作自受,你可不能怨天尤人。
這些事情總要覺悟,釋迦牟尼佛示現的覺悟早,十九歲下定決心統統捨掉。十九歲是人生之春,他就看破了,國王不希奇,榮華富貴的生活是造業。有權有勢最容易跟人結冤仇,你宿世今生的冤親債主從哪來的?就是從這兒來的。如果你是個平民,你沒有地位,你也沒有權勢,你不跟人結怨,這個要頭腦很冷靜,帳才算得清楚。有權、有勢、有財,都容易跟人結怨;統統沒有,跟人不結怨。所以釋迦牟尼佛捨得乾乾淨淨,三衣一缽,人家供養他的精舍都不要。為什麼?他太清楚、太明白了,這個東西副作用太大了。得一點點甜頭,一點點享受,你所付出的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得不償失,不幹這個傻事情。這是他對我們的教誨,給我們做的示範,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言行舉止,都是在教化眾生,你要會看,你要會體會到。真看清楚、看明白了,「這聰明人,這是了不起的人」,你才會去學他,不再幹傻事,做個明白人,不幹傻事。
我們再看下面第五對,「第五對,二利體用無礙」,這個二利就是自利利他。所以諸位要知道,自利才真正利他;人不能自利,你就決定不能利他。而自利一定是從利他而來,不能利他就沒有自利,那個自利是什麼?自害。我們看清涼大師的開示,「謂於眼根起定心不亂,是體也,自利也」。心不亂才是真的自利,心亂了就害了自己,你看人家自利的標準是與性德相應。性德的自然流露才是真正自利,過佛菩薩的日子,不是過六道凡夫的日子,過佛菩薩的日子,這自利。「而不礙現於廣境,是用也」,廣是廣泛,境界裡面有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在這裡頭起作用。如果你對這個還不能理解,你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所作所為,那就是現於廣境,沒有障礙。自己行住坐臥,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心都不亂,《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顛倒是什麼?起心動念顛倒了,分別執著顛倒了,貪瞋痴慢顛倒了。為什麼?自性清淨心沒有這個東西。
自性清淨心,我們解釋的菩提心,都是依照經上解釋的。真誠,這是你自性本有的,你用虛偽,虛偽是顛倒。清淨是你本有的,是你的真心,現在你心裡面有這麼多的煩惱,這麼多的習氣,染污,顛倒了。平等是你的真性,現在你有分別,你分別好醜,這顛倒。正覺,自性本覺,這是真的,現在變成迷而不覺,這顛倒。自性是大慈大悲,現在變成自私自利,這都顛倒了。《彌陀經》上教我們,「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兩句話非常重要!說的是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各個都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所以我們念佛的標準在此地。念到什麼時候能往生?念到一心不亂,這是真正自利。會修行的,這真菩薩,在哪裡修?道場。給諸位說,什麼地方都是道場,在家庭,家庭是道場;在廚房,廚房是道場;在餐廳,餐聽是道場;在臥房,臥房是道場。沒有一個地方不是道場,只要你在修道,什麼叫修道?把我們這些毛病習氣統統修正過來,你在道場。
你看像這些地方你都會起心動念,你能夠學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就是道場了嗎?你要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在寺廟的大雄寶殿裡頭那也不是道場。你在那裡還有分別執著,你在那裡面心還是亂的,怎麼叫道場?所以,心不亂是道場,心不亂是自利。心要亂了,不是自利,叫自害。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動感情,你都會常常生什麼?貪瞋痴慢,這不是道場,那是自害,你天天在修貪瞋痴慢,唯恐貪瞋痴慢還不夠。貪真的要修成功,就到餓鬼道去;瞋恚修成功,那就地獄道去;愚痴修成功,就畜生道去。你到底修什麼?
所以說佛用戒定慧對治貪瞋痴,你修戒定慧就不落三惡道,修戒不貪,修定不瞋恚,修智就不愚痴,遠離三惡道。我們到底修什麼?前面我們提到過,《維摩經》上說,一切時、一切處所,無非道場,沒有一個不是道場。只要你心在道上,心在道上就是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心不亂。心裡面保持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道場,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環境。對善人、對惡人,對逆境、對順境,你心裡頭就是這個心,真誠、清淨、平等、覺、慈悲心,你全都是道場,你真的是坐道場。沒有這個心,坐在大雄寶殿裡面,給你坐在沉香寶座上,那都不是道場,這要懂得。所以佛法講,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相上沒有佛法,實質裡頭真正有佛法。
「人天不能知,利他也」,這個確實,釋迦牟尼佛一生的示現,人看不出來,天也看不出來,可是人天真的得到他的利益。怎麼知道得他利益?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災難這麼多,他為什麼沒有加持我們?為什麼沒有利益我們?佛對我們的加持,佛對我們的保佑,我們不知道。我們天天在造惡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違背了自性。如果不是佛菩薩在加持保佑,這個世界早就沒有了。這個世界還能存在,佛菩薩神力加持,不知道,我們不知道。正如同夏威夷傳統古老的心靈療法,你看做法給他治療的人跟他沒有見過面,沒有接觸過。只是在自己小房子裡面,對著病人的病歷,在這裡給他祈禱、給他祝福,佛家講給他迴向。幾個月之後他病好了,他並不知道這個人幫助他的,他不曉得。諸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對六道眾生,就是這樣的,天天等於說在祈禱、在祝福、在給你迴向;你不知道,你還是在作惡多端。
###其中有少數善根福德比較深厚的,他接觸到佛法,他明白過來,知道有這麼樁事情,所以對於三寶的恭敬心、感恩的心才生得出來。我們一般佛教徒,對三寶感恩的心沒有,為什麼沒有?不能知。佛菩薩怪不怪他?佛菩薩要怪他,佛菩薩是凡夫,為什麼?他還有妄想分別執著。佛菩薩對他怎麼好、怎麼照顧,他天天罵佛菩薩、侮辱佛菩薩、羞辱佛菩薩、毀謗佛菩薩,還得糟蹋佛菩薩,還要把佛菩薩消滅掉。佛菩薩心不亂、心不動,若無其事,為什麼?知道他迷惑顛倒,要幫助他、要救他,絕不放棄治療。必須什麼時候他才回來?苦受盡了,苦受盡是要到地獄受,是最苦的地方,他造的這些惡業,他要受這些果報。地獄不是佛菩薩建造,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閻羅王造的,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你造作有這些罪業一定會現這些果報,自己去受,所以自作自受。
佛菩薩知道,你必須自作自受,受滿之後你有良知,為什麼?人性本善,人性本覺。現在你被這些東西障礙住,不能現前,佛菩薩怎麼跟你講都不懂,沒有法子教。不是佛不現身到這裡來說法,來教導我們,我們這些學生心浮氣躁,不能接受。他來了我們會造更重的罪業,這是佛菩薩不忍心的,所以佛菩薩不來。再給你說,不來而來,不是真的不來,真的來,來在哪裡?不認識。他不是用佛身示現,也不用菩薩身示現,也不用阿羅漢身示現。示現跟我們一樣的凡夫身,你根本就不知道,你見了瞧不起他。瞧不起他,你的罪很小,不深,為什麼?他沒有現佛菩薩的相。現佛菩薩相,你要是瞧不起他,那罪就重了;他現個乞丐相,你瞧不起他,正常的,所以你造的罪業很輕,不重。你說慈悲到這種地步,我們都不知道。
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這個世間,以佛身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示現了,沒人知道;沒有人知道佛就要走了,換個身體來,不再用這個身。換身體很容易,看這段經文,太容易了,這就是出入無礙。可是有人知道,在四禪天裡面五不還天,四禪五不還天那些修行人他們知道,他們看到了,釋迦牟尼佛在那裡示現佛身,可惜人天不能知。他們下去,他們有這個能力變成人的身體,到世尊面前啟請他住世弘法利生。啟請,那佛就答應了,佛不能妄語,答應當然就要住世。在住世八十年當中給我們做的種種表演,你要能看得懂,你要能看得出來。所以自利是真利他,利他是真正的自利,自他不二,二利是一。
後面總結的一句話說,「良以體用無二,故自利,即是利他」,翻過來講,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自利圓滿,那就是利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自利沒有圓滿,怎麼樣修自利?利他就是自利。菩薩還沒有成佛,菩薩所修的就是利他,他才能成得了佛;如果菩薩修自利的話,他就墮落。菩薩有墮落,你說為什麼?這個道理現在我們很清楚、很明白。自利是跟性德完全相違背,他怎麼不墮落!就是因為墮落,所以經上佛說的,「法身流轉五趣」,五趣就是六道輪迴,你的法身就淪落到現在,在六道輪迴去打滾出不來,就是那麼一個念頭,自利。要知道此地講自利就是利他,是法身菩薩說的,這不是我們,這個要知道。我們今天要怎麼講法?要倒過來,利他就是自利,那就沒有錯。《華嚴經》在形式上講是給法身大士說的,都是明心見性的。法身大士是初住以上的,比賢首菩薩還高一級,那個自利即是利他。我們今天要講真正自利,是利他即是自利,我們如果學法身菩薩那就完了;我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是利益別人,這還得了,這是完全錯了。
所以這個地方自利講得很清楚,自利是什麼?是心不亂,這個標準講得太高了。我們到了順逆境界裡頭心都不亂,那就是自利真的利他,我們現在沒有到那個標準,這自己要知道。所以聽話不能聽錯,聽錯、用錯了,佛沒有錯,罪過是自己,你不能夠怪佛菩薩,不能怪經典上說錯,不是的。他講得很清楚,他的標準是一心不亂。我們沒有到一心不亂,你就修一心不亂,這就是自利。修一心不亂還是要從利他上下手。
大乘菩薩們他們的修為,我們如果真正明瞭,他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而在這裡面現身說法,幫助一切眾生,從來沒有休息過。雖然現種種身,說種種法度眾生,心裡頭確實沒有起心動念過。不但沒有起心動念過,分別執著是當然沒有,那個自利才是利他。我們今天為大眾服務的時候,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叫造業,這真的不是假的。造業這裡面有善有惡,你能夠說捨己為人,沒有自私自利,念念都為別人,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如果造的是惡業,完全是為自己的名聞利養,不顧別人,利用自己的權力、職位去欺負別人、壓別人,幹的是損人利己,造惡業,惡業的果報在三途。所以都叫造業,這個一定要知道。什麼是不造業?最低限度對於一切法不執著,就不造業,那叫淨業。因為你不執著跟六道裡頭沒有業因,你所造的不是六道的業因,就沒有六道的果報。所以你總要記住,有執著就有六道輪迴,你就造業,業有善惡。要沒有分別,那更高,沒有執著是阿羅漢、辟支佛,四聖法界這兩個法界;沒有分別的話,那是四聖法界裡面的佛跟菩薩。所以,事可不可以做?可以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尤其重要的是不執著,分別淡一點,這是菩薩,凡聖就從這個地方講的。我們習氣不能不承認非常深重,所以經教的薰習,千遍、萬遍、十萬遍、百萬遍,我們才回得了頭。一遍、二遍不行,回不了頭的,為什麼?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的薰習時間太長,這毛病習氣。起心動念都是造業,《地藏經》上講得很好,「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這個話都是真話,句句是真話。
我們再看後面有些重要的開示,「此上十義」,五對十個意思,「同為一聚,法界緣起,相即自在,菩薩善達,作用無礙,思之思之」。這幾句話說得好!法界從事上說,體是空的,體上沒有生滅,事上是緣起的,無量因緣生起這些現象。相即自在,為什麼?體是空的,相怎麼不自在!他為什麼變成不自在?你執著就不自在了,起心動念就不自在,分別就更不自在,執著是完全不自在。如果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法界緣起的時候相即自在,彼此都自在,沒有一樣不自在。寂用無涯,這兩個字用得太好,寂用,不能亂用,不可以動用,心要是動就不自在。用亂字好,亂用就不自在,寂用就自在。寂用跟法性完全相應,就是一真法界;亂用裡面就是十法界,亂用愈輕,就是四聖法界,嚴重就六道輪迴,就這麼回事情。菩薩善達,善是善巧,達是通達明瞭,明瞭怎麼樣?他心不亂,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他根跟境界一接觸他就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他心不亂。不像世間一般人他迷了,他當真,當真就起執著,就起分別,麻煩就大了,那就亂了,完全迷了。菩薩善巧,菩薩通達,他的作用無礙,他的作用是寂用。
下面說,「又經且約根境相對」,這是經,佛教學都是講求把綱領抓住,給我們講的是原理原則,你要有能力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要不然這講不盡的!佛已經講得夠詳細,比中國聖人詳細十倍、百倍都不止,中國聖人講得更簡單、更扼要。中國聖人講一句話,佛可以講一部經,那一部經就是講這句話。但是一部經是不是能把意思講完?講不完,還是簡單,還是精簡,這個道理要懂。講根境相對,那我們就想到什麼?境境相對,根境能相對,境境也能相對。根根相對,根境相對,境根相對,境境相對,馬上就能想到,一大堆想出來了。「謂色塵入正受」,色塵是境,現在我們眼所看見的,你在馬路上走走你看到的是五光十色,看了怎麼樣?看了完全不動心,你就在色塵上入定,入正受。正受是什麼?沒有苦樂憂喜捨。你看到沒有起歡喜心,沒有起貪心,也沒有瞋恨心,也沒有懷疑,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心不亂,如如不動,你就在色塵上入定。
「聲香三昧起」,有的時候起作用並不在色上起作用,在音聲上起作用,這都是講外面境界,音聲上起作用,或者在香起作用,這就是說境境相對。下面說「此如下童子身中入正定等中明」,底下就講到,底下一段經文,「童子身中入正定,老年身中從定出」,你看多活潑、多自在。「復應根根相對,謂眼根入正受,耳根三昧起等,一塵入正受,多根三昧起等,並略不說,上來無礙,深妙難思」。你看到這菩薩的作用,可是你一定要曉得,《華嚴經》開經的時候就說過,這部大經裡面所說的全部講我們自己,不是講外人。「大方廣佛華嚴」是誰?就是自己,就是佛在這個經說,你本來是佛,不是講的別人。
從《華嚴經》悟入的話,你就真的認識自己,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回來,我本來就是這樣的。《華嚴》像面鏡子對照一下,我怎麼變成這個樣子,這不像我本人了。《華嚴經》是自己本人,那什麼原因?佛是一句話解答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原因就在此地。那你要不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入「大方廣佛華嚴」,你就跟「大方廣佛華嚴」融合成一體,《華嚴經》上所說種種境界,你就在身心上統統顯示出來。所以《華嚴經》在哪裡?《華嚴經》在你面孔,在你的眼耳鼻舌身,在你的言談舉止,在你的生活,在你所有一切活動。你生活空間多大?遍法界虛空界。你可以在此地入正受,西方極樂世界起定;在西方極樂世界入定,華藏世界出定,得大自在!而且出入同時,沒有間隔。為什麼?時間、空間沒有了,時間、空間是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的,不相應行法。到一心不亂的時候,時間、空間維次都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沒有了,所以出入同時;空間沒有了,距離沒有了。空間沒有邊際,無邊際的就在此地,這是經上講的不思議解脫境界。所以上來所講的無礙深妙難思。
下面這幾句話是非常重要,「始學之流,如何趣入」,我們開始學習,怎麼樣契入?這是我們每個人非常關心的事情。我那個時候剛學佛,第一次見章嘉大師就問這個意思。我說現在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我知道佛法殊勝,知道佛法好,有沒有什麼方法叫我很快就契入?我就是問的這個意思。當時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也就是針對初學,教我什麼?「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入進去了。這兩句話好像很容易,意思太深,我那個時候聽了,實在講似懂非懂。好像懂得,淺的意思懂得,深的意思不懂。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教我布施,布施就是放下。
布施不是施財,是施法,那是一般人講得很淺。布施是對於你親愛的人,你把貪心布施掉,沒有貪戀;對於你怨恨的人,你把瞋恚布施掉,這高!布施是放下,要放下這些。要讓你的清淨心現前,要讓你的平等性現前,你就契入。看不順眼的就生氣,看得順眼就貪戀,你完了,你這個不肯布施那就沒有用處,你施財、施法統統是假的。我有錢,我布施財,我印《大藏經》,印一萬套《大藏經》布施給各個地方,布施法,法布施。看到人還有貪瞋痴慢,沒用。你要曉得那是什麼?你在修福,修的世間有漏福報。你的果報,果報在世間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什麼?你輪迴心做佛法的事業,還是在輪迴裡面。所以,一定用菩提心,菩提心幹什麼事都是大乘法,這個重要。什麼是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只要用這個心,沒有一個地方不是道場,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法,為什麼?佛心。佛心,你說話是佛的言語,你的造作是佛的行為,你的造作把它寫下來就是戒律,你的言語紀錄下來就是經典。這就是你本來是佛,你真的成佛了,成佛不難,很容易!
可是,你要是沒有這個認知,這個認知就是看破,你沒有能看破這個境界,你不肯放下這些煩惱習氣,你就是輪迴心。輪迴心學什麼都是輪迴業,學佛也是輪迴業,佛是輪迴業裡面的善業,善業所感受的是三善道,大概都是人天善法。因為你的分別執著很嚴重,所以色界、無色界都沒分,你只在欲界,欲沒有放下,欲望害死人!不可以不知道。嚴重的執著就是餓鬼、地獄、畜生,你願不願意到那裡面去過日子?不願意,那你得把貪瞋痴放下。只要你有貪瞋痴這個念頭,無論幹什麼樣事業,它跟貪瞋痴連在一起,你就曉得那是三惡道的業因。你天天幹這個,你能說不去?不由自主,業力牽著你去。那不是你想不想去,業力!你能把煩惱習氣都放下,願力帶著你走。願力帶著你走,那是可以滿足你的願望,我想證阿羅漢果,我想成菩薩,我想作佛,都能滿足你的願望。所以,六道裡頭業因果報自作自受。
始學如何契入華嚴境界?如何回到本來是佛?「今當總結」,現在給你做總結,「但能知事理無礙,根境一如,念慮不生,自當趣入」。這十六個字重要,你能記住這十六個字,你就入華嚴境界;換句話說,你即身成佛。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事理無礙,根境一如,為什麼?都是心現識變,不離一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最要緊的用功是什麼?功夫是念慮不生,就這四個字。念是起心動念,慮就是我們平常講你有顧慮,顧慮什麼?你放不下。念頭是什麼?念頭是你分別沒放下,慮是你執著沒放下。執著放下,沒有顧慮;分別放下,沒有念頭。所以念慮就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不生,你就趣入。無論是順境、是逆境,無論是日常生活,像我剛才所講的,你在廚房也好,你在飯廳也好,你在客廳裡面會客也好,你處理日常事務,你工作也好,待人接物也好,甚至在臥房裡面也好,只要念慮不生,你的生活是菩薩行,統統是學菩薩道,全是佛道。什麼是佛法?祖師大德常常講,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為什麼?你用菩提心,念慮不生,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你有念頭、有顧慮、有疑惑,全是世間法,那就是哪一法是佛法?上念佛堂一天到晚念佛,不是佛法;禪堂裡面天天坐香,不是佛法;講堂裡天天講經說法,不是佛法。那是什麼?世間法。世法、佛法的界限我們一定要清楚,界定,它的定義,有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叫世間法,無妄想分別執著全是佛法。佛法、世法差別在這裡,除這個之外沒有一絲毫差別,這個不能不懂。
清涼大師還有《鈔》,《鈔》我們念一下就行,「知事理無礙,根境一如,總觀也」,這講止觀,這是總觀,「念慮不生,總止也,即禪門大意」,達摩祖師傳到中國的禪宗,總結就這兩句話。人家問什麼叫禪?你這個答覆就決定正確,一點錯誤都沒有。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2009 的頭像
    amtb2009

    高科技智商健康醫療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Quotient Health Remedy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