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I文件-佛寶法寶 (7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oi0010 事事無礙的境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八七卷)  2008/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87★請上網看全文★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i0009 持名念佛的最高指導原則
再看下面文,「於此經中發心之者」,前面講三乘,現在回過頭來講《華嚴經》,在《華嚴經》裡面發心的人不一樣,他是「從佛不動智而發菩提心」,這前面講過了。這個發,發有生起的意思,從佛不動智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自性本具的,必須從不動智才能夠生得起來,你只要有動,菩提心就生不起來,不動,心到不動的時候它自然起來。我們要問,到什麼時候才能起來?我們從一般經教裡面所看到的,大概是到不分別,有一點像,為什麼?不執著了才是阿羅漢,阿羅漢還沒有菩提心,肯定再往上提升,提升到不分別。不分別了,有相似的菩提心,還不是真的。什麼時候是真的?他不起心、不動念,也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菩薩,就是初發心。所以初發心,為什麼一切諸佛稱讚為什麼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力都跟諸佛相等這樁事我們要清楚,理要搞清楚,我們才能夠斷疑生信,信心才能生起。不要小看信心,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就發菩提心,那就是初住菩薩,入了法身大士的行列。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i0008 阿賴耶識就是萬花筒
 十法界的眾生因為無明,無明是動相,沒有善惡,就是起心動念,這一起心動念,精神的世界、物質的世界全都現前。現不是有次第的,不是有時間的,一時頓現,這才是真的。我們用電影放映機來做比喻,放映機它在動,機器一打開它動,動的時候它裡面底片不斷在轉動,它在動,所以你在銀幕上看到畫面。銀幕上的畫面就好像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的世界、物質的世界,它出現了。如果它不動,一時頓盡,那就沒有了,畫面就沒有了。畫面沒有,銀幕是什麼?銀幕是一片光明,空白,什麼都沒有,那個境界在佛法裡叫大光明藏。所以,大光明藏在我們淨宗法門裡面叫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裡頭什麼都沒有,不動了,無明盡了,無明就是起心動念,就是妄想。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i0007 現在人的見解是七情五欲
從起心動念,這就講的無明,無明上加個無始,沒有開始。沒有開始是什麼?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始有終是真的,沒有開始就沒有終了,就說明無明是假的,不是真的。無明不覺生三細,三細相出來了,業相,業是什麼?業就是動,今天講波動,波動是業相。從波動裡面就產生能見相,能見相是今天我們講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從哪裡生的?從波動生的。物質現象呢?物質現象是從心、念頭變現出來的。這是阿賴耶識業相、轉相、境界相。見分就是轉相,轉變。境界相就是物質,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一現就全現出來,一時頓現,沒有先後。也沒有相續,不是相續的,我們看起來好像相續,所以我們在講席裡跟大家說,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相續,相似相續。加上相似,就好像此地無明上加個無始的意思是相同的,告訴你它不是真的。所以才說真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包括我們的身相,還包括你的精神。人死了不是有靈魂嗎?靈魂是什麼?靈魂是阿賴耶,靈魂還是個物質。我們講靈性,講得高一點,見分。境界相是相分。這是心跟物出現了,出現的時間同樣是短暫的。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i0006 方先生所講人生最高的享受
下面兩句,「觸境自在,合本性淨」,觸境是什麼?六根對六塵境界,眼對色,耳對音聲,鼻對香氣,舌對味,身接觸,意就是念頭對法塵,六根對六塵境界得自在。什麼叫自在?六根觸六塵境界,裡面要是生七情五欲就不自在,為什麼生七情五欲?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就不自在。你有歡喜,你討厭,你要曉得喜怒哀樂愛惡欲,欲是欲望,統統是煩惱,你還起這些東西,你哪來的自在?所以觸境自在,是觸境五欲六塵不生,這就跟你自性清淨心相應,所以合本性淨。《壇經》上講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跟這個相應,這是真正的享受。這是誰的享受?法身菩薩的享受,諸佛如來的享受。方先生所講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曉得,佛菩薩不是神、不是仙,他是人,這個一定要懂得。所以佛教,你真的明白了,它不是宗教,它跟宗教風馬牛不相干。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i0005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承接取段上下文*** 在過去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示現,所以我們學佛要認識釋迦牟尼佛。現在社會絕大多數的人沒有讀經、沒有聽經,所以產生很嚴重的誤會,認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佛教是低級宗教、多神教、泛神教,這個誤會太嚴重了。我們有機會要時時刻刻告訴別人,釋迦牟尼佛是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跟我們一樣父母所生,他有父親、有母親。而且生在貴族,他是淨飯王的兒子,太子的身分,十九歲捨棄王位出去參學,學了十二年,這十二年當中還學了六年苦行禪定,到三十歲。十九歲到三十歲,十二年,印度的宗教、印度的哲學他統統學過,學了之後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因為印度確實在這個世界上學術的成就是其他地區趕不上的,這是因為他的方法正確,他們修禪定,佛法裡面講的四禪八定是當時社會上非常流行,很多人修學。修四禪,他能到四禪天,修四定,他能到四空天,所以他們對於六道裡面的狀況太清楚了。六道輪迴不是佛說的,是婆羅門教說的,婆羅門教比佛教要早五千年,他們講的。他們見到了,當然釋迦牟尼佛也見到了。見到之後當然就會有問題出來,為什麼會有六道?這個問題沒人能解答;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也沒人能解答。所以釋迦牟尼佛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在菩提樹下入更深的禪定。什麼叫更深的禪定?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障礙沒有了,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德相全現前,問題全解決了,六道怎麼來的清楚明白了,六道之外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統統見到了,這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老人家開始教化眾生,三十歲開始教學,教了一輩子七十九歲圓寂的,所以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是人,他不是宗教。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i0004愛-贈言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19 Sun 2007 11:56

doi0003愛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19 Sun 2007 11:56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i0002印造佛經佛像之十大利益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造佛經佛像之十大利益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等慈悲 於人無爭 於世無求 老實念佛 求生淨土
持戒為本 淨土為歸 觀心為要 善友為依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i0001淨空法師墨寶摘錄

平等慈悲 於人無爭 於世無求 老實念佛 求生淨土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