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也能幫助你明心見性
>>>如果我們念的經不長,譬如自古以來有不少人用《心經》做早晚課,儀式不重要,前面燒香拜佛那是表自己的恭敬心、真誠心,最重要的是你讀經。《心經》念熟了都會背,讀的時候不要太快,一個字一個字的念。這短,短怎麼樣?遍數多,你以這個為早晚課誦的話,念十遍。十遍也不長,看個人的時間,工作很繁忙,十遍可以,十遍才二千六百字,不到三千字。如果有時間,你可以念三十遍、念五十遍、念一百遍,你沒有事情,你有時間。念一百遍大概就要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好,這麼長的時間定下來,時間愈長愈好,顯出有功力。所以在過去一般出家人,他選一部長的經,選《法華經》的人很多,選《楞嚴經》的也很多,這樣的經從頭到尾一遍很好。如果初念,初念是有初念的好處,為什麼?生疏,一個字一個字念得清清楚楚,真有好處,不會滑口就走過。總要用真誠、清淨、平等心,那才叫真的會!一經通了,給諸位說,定到一定的程度開智慧,什麼經都通,於諸法義了了通達就完成,世出世間一切法。不接觸的時候,這個定裡頭有慧,我們佛法裡名詞叫根本智,你得到根本智。人有根本智,外面一切諸法,你一接觸就明瞭、就通達,那叫後得智,不需要學的。你聽人念經一聽就明白,你看人做事一看就明瞭,接觸就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一樣不通。
- Jul 13 Tue 2010 16:47
《弟子規》也能幫助你明心見性
- Jul 13 Tue 2010 16:43
了了通達一切法的義理
了了通達一切法的義理
>>>第一個是講「義無礙智,於諸法義,了了通達」,這種智慧靠什麼?靠讀經,讀經要會讀。我們現在實在講佛經是有難處,假如你要是把意思解錯,你這路就走偏。義是義理,法是諸法,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這是法,一切法的義理你都能夠通達,這個事情可不是容易事。李老師以前告訴我,他說你發心要講經,講經第一個條件要通達世出世間法。這個諸法就是包括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你都得通達,了了是透徹明瞭。誰能做到?李老師舉例,佛法這一部《大藏經》,就三藏十二部經,你這一生能不能通達明瞭?世間法不要說別的,就說咱們中國第一部大叢書《四庫全書》,你有沒有能力把它念得通達明瞭?不可能。《四庫全書》出版的時候,我是很想、很羨慕,但價錢太貴,那個時候應該是在二十年前,要一百六十多萬。我哪裡有這個錢?可是有一天有個居士,他發心要送我一套,供養一套,這非常難得,他供養我這一筆錢,剛好就買了一部《四庫全書》。而且這一套是商務印書館最後的一套,我跟商務印書館結了這個緣,買來之後寄到達拉斯,那時候就放在達拉斯,我們自己道場的樓上。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就告訴我,「法師,假設一個人從一出生就會讀書,來讀這部《四庫全書》,讀一百年,這部書還沒念完。」你就可想那個分量之多,這就難!通達世間法,了了通達一切法的義理,談何容易?不通,不通就不能講經。這怎麼辦?
- Jul 13 Tue 2010 16:41
所以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 Jul 10 Sat 2010 16:05
不善是他沒有受過好的教育
- Jul 10 Sat 2010 15:58
戒定智慧念念當中是仁義道德
戒定智慧念念當中是仁義道德
>>>大乘教裡面常講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諸佛實報土是例外,沒有講例外。實報土是什麼造成的?是起心動念的習氣,不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十法界裡的佛法界,起心動念的習氣;習氣要是沒有了,這個實報土也沒有了,剩下來的就回歸自性,叫常寂光,那是真的,永恆不變,在哲學裡面講那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它雖然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它能生能現精神跟物質。但是你要知道,它能現不是真的,所現的這些現象全是生滅,就是量子力學裡面發現的,全是極其微弱的光點,光子,光子的點它們的連續相。它不說相續,說連續好,為什麼?它各個是獨立的。就像電影的底片一樣,張張是獨立的,所以它不是相續,它是連續的,這說得好。相續是一個東西,張張都一樣的,那行;它不是一樣的,張張不一樣,絕對沒有兩個是相同的,無量劫以來找不到兩個相同的。這才把諸法實相揭露,現在人講揭祕,這個祕密被揭穿了,這是事實真相。因此,所有的現象都是識變的,識是什麼?識是分別執著。我們的念頭,念頭善就變善,念頭不善就變得不善。所以我們要是念念念貪瞋痴慢,那就不善,那是念的病毒,你肯定要生病。如果你念念當中是戒定智慧,念念當中是仁義道德,念念當中是安定和平,那就完全是善的。
- Jul 10 Sat 2010 15:56
不善是他沒有受過好的教育
不善是他沒有受過好的教育
>>>我看到科學家這些報告,《解讀末世預言》裡面說得很有道理。所以明白這個道理,災難現前不怕,知道化解的方法,念頭一轉就化解了。但是要集體意識才能產生效果,集體意識我們叫全世界的人都回心向善,這個做不到。他不相信,他說這是宗教,這是迷信。那怎麼辦?我們就找這一批信宗教的迷信的人,我們這些迷信的人,我們斷惡修善,我們來改變,他們也沾光了。他們雖然沾光,他還是瞧不起我們,我們不要介意,不要放在心上。總而言之,救人、救自己是好事情,縱然受盡侮辱,這消我們的業障,有什麼不好!所以學大乘教的人,這麼多年來我常說,這個世間佛告訴我們,「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我續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得多快樂、多幸福。我感覺到這個世間非常美好,沒有惡人,他作惡是一時糊塗迷失了自性,本性本善,我們相信他的本性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他那個不善是他沒有受過好的教育,他學壞了。現在這個社會學壞很容易,有很多老師在教你學壞,第一個老師就是電視,現在網路的老師比電視還厲害,它們在教你!你天天跟它學,你沒有一天不親近它,你能不學壞嗎?不可能的事情。佛菩薩天天跟它學,我相信也會學壞。
- Jul 10 Sat 2010 15:51
不善是他沒有受過好的教育
不善是他沒有受過好的教育
>>>我看到科學家這些報告,《解讀末世預言》裡面說得很有道理。所以明白這個道理,災難現前不怕,知道化解的方法,念頭一轉就化解了。但是要集體意識才能產生效果,集體意識我們叫全世界的人都回心向善,這個做不到。他不相信,他說這是宗教,這是迷信。那怎麼辦?我們就找這一批信宗教的迷信的人,我們這些迷信的人,我們斷惡修善,我們來改變,他們也沾光了。他們雖然沾光,他還是瞧不起我們,我們不要介意,不要放在心上。總而言之,救人、救自己是好事情,縱然受盡侮辱,這消我們的業障,有什麼不好!所以學大乘教的人,這麼多年來我常說,這個世間佛告訴我們,「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我續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得多快樂、多幸福。我感覺到這個世間非常美好,沒有惡人,他作惡是一時糊塗迷失了自性,本性本善,我們相信他的本性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他那個不善是他沒有受過好的教育,他學壞了。現在這個社會學壞很容易,有很多老師在教你學壞,第一個老師就是電視,現在網路的老師比電視還厲害,它們在教你!你天天跟它學,你沒有一天不親近它,你能不學壞嗎?不可能的事情。佛菩薩天天跟它學,我相信也會學壞。
- Jul 10 Sat 2010 15:49
戒定智慧念念當中是仁義道德
戒定智慧念念當中是仁義道德
>>>大乘教裡面常講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諸佛實報土是例外,沒有講例外。實報土是什麼造成的?是起心動念的習氣,不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十法界裡的佛法界,起心動念的習氣;習氣要是沒有了,這個實報土也沒有了,剩下來的就回歸自性,叫常寂光,那是真的,永恆不變,在哲學裡面講那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它雖然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它能生能現精神跟物質。但是你要知道,它能現不是真的,所現的這些現象全是生滅,就是量子力學裡面發現的,全是極其微弱的光點,光子,光子的點它們的連續相。它不說相續,說連續好,為什麼?它各個是獨立的。就像電影的底片一樣,張張是獨立的,所以它不是相續,它是連續的,這說得好。相續是一個東西,張張都一樣的,那行;它不是一樣的,張張不一樣,絕對沒有兩個是相同的,無量劫以來找不到兩個相同的。這才把諸法實相揭露,現在人講揭祕,這個祕密被揭穿了,這是事實真相。因此,所有的現象都是識變的,識是什麼?識是分別執著。我們的念頭,念頭善就變善,念頭不善就變得不善。所以我們要是念念念貪瞋痴慢,那就不善,那是念的病毒,你肯定要生病。如果你念念當中是戒定智慧,念念當中是仁義道德,念念當中是安定和平,那就完全是善的。
- Jul 06 Tue 2010 12:48
學習的祕訣就是一門深入
學習的祕訣就是一門深入
>>>我初學佛的時候,方老師就把《華嚴經》介紹給我,他說《華嚴》是佛經哲學概論,這部書編得太好,有圓滿的理論,他在理論上加上個圓滿,有周密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他說這種教科書在全世界找不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表演!把這個理論方法怎麼樣在日常生活當中能落實,做出來給你看,這部書編得太好了。我們讀了《華嚴》之後回想,朱熹編四書那個靈感決定是從《華嚴經》上得來的。為什麼?它太像《華嚴經》。《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跟《孟子》就是五十三參。你看看,聖人、賢人怎樣把《中庸》、《大學》的理論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跟《華嚴》一樣!那我們知道朱夫子當年在世跟佛法往來得非常密切,決定讀過《華嚴》。這我們有理由相信,編得這麼好!於是我們展開四書都會想到《華嚴經》。所以習性,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所表演的那個習性是善,純淨純善,與本性完全相應,所以生菩提智。那個性本善是根本智,習性的善是後得智,我們講權智,在佛法裡常講善巧方便,這個善巧方便是佛菩薩示現在世間表演的習性。所以近朱則赤,我們跟聖賢人在一起,二性都善。我們沒有法子親近到善知識,讀聖賢書就是親近善知識。
- Jul 06 Tue 2010 12:47
第一個學位是正覺再把分別放下
第一個學位是正覺再把分別放下
>>> 所以在經教裡面我們看到,佛法是學術,不是宗教,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所謂的佛陀、菩薩、阿羅漢,實際上是佛法學位的名稱,就像現在學校一樣,最高的學位博士,碩士,學士,佛陀就是博士學位。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佛,這個最高的學位每個人都可以拿到,他不是神,他不是上帝,它是學位。菩薩是第二個學位,阿羅漢是第一個學位。拿到這個學位的標準是什麼?放下,章嘉大師講的放下,看破放下。看破,你是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諸法實相,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三個都放下了就是佛。只放下一個,放下哪一個?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你就證阿羅漢,第一個學位拿到了。第一個學位是正覺,你真的覺悟了,你沒有錯誤,正覺。再把分別放下,不但不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也不分別,分別心沒有了,你就證菩薩,升了一級。菩薩是什麼?正等正覺。如果再向上提升,你能在一切法裡頭,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破無明,這叫放下根本煩惱,不起心不動念,那你證得最高的學位,佛陀,佛陀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三個學位名稱。章嘉大師教得好,我第一天問他,他就說出來了,就把這個傳給我,還叮嚀囑咐要去真幹。放下你就會看破,看破又幫助你放下。放下見思煩惱,就是執著,你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智慧開了,超越六道輪迴;再知道還要放下分別,阿羅漢還有分別,分別再放下,他就成菩薩;菩薩再放下起心動念,他就成佛。所以佛法的修學,我們從這個地方就明白,修什麼?放下就是!決定不能有煩惱習氣。這些東西,為什麼佛要叫你放下?自性裡頭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