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為先修身齊家格致為本
>>>底下一段「第六正心住」,我們看看十住菩薩的名稱,使我們聯想到在中國傳統,古聖先賢教學裡面教導我們的,跟佛法很接近。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古聖先賢裡面,肯定有不少人是佛菩薩在中國示現的,確實是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在印度現佛身、現菩薩身,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者他現菩薩身,在中國就現聖賢身、現帝王身。我們講古聖先王,那些帝王是佛菩薩化身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古聖先王教導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中國幾千年前這些老祖宗重視教育,幾千年來一直到清朝,都沒有改變這個理念,就是把教育擺在第一。現在人所謂人生頭等的大事是什麼?是教育,教學為先。「修身齊家,格致為本」,格是格物,致是致知,《大學》裡面所講的三綱八目。三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中國教育教學的宗旨、教學的目標,教什麼?教你明德。明德,實在講這個意思跟佛法裡明心見性是通的,在佛法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在親民,親民就是教化眾生,也就是《還源觀》四德裡的「代眾生苦」,親民是代眾生苦。止於至善,四德前面這三條,你看是不是止於至善?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真的是至善,確實能貫通。從哪裡做起?一定從格物、從致知。物是什麼?物是欲望、物欲,格是格除,就是佛法裡面講,從斷煩惱開始,格物就是斷煩惱。三重障裡面,傲慢是俱生帶來的煩惱,不是你這一世學的,人只要執著身是自己,傲慢就起來,從傲慢裡面自自然然就生嫉妒。沒有聖賢教誨,不可能不生嫉妒心,不可能不生貪欲心。貪欲心是對外面的煩惱,嫉妒心是對內的煩惱,內外交煎,這個人的日子還能好過嗎?所以嫉妒是不是害別人?不是。我們常講嫉妒傷害別人只有三分,別人受害;自己呢?自己受害七分,不值得!所以佛教給我們,怎樣斷嫉妒?修隨喜功德。看到別人有好事生歡喜心,不要生嫉妒心,他做的好事,對社會、對眾生都有好處,有力量、有能力,盡心盡力幫助他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這是什麼?這是把嫉妒心化解了。
>>>貪欲心呢?貪欲,佛教我們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歡喜布施,全心全力的布施,毫無保留的布施。這要說起來很多人害怕,統統捨掉之後自己怎麼辦?殊不知布施是因,後面有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有施必定有得。但是得到,得到不能起貪心,貪心一起來那你就錯了,你得到就這麼多,不會再多了,慢慢你的福報消了你就沒福。佛告訴我們捨得,你不是布施得到了嗎?得到之後還要把它捨掉,你所得的財財捨掉,你所得的法法也捨掉。你能這樣去做,做到一定的程度你就明心見性,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現前,那就沒有窮盡,那就遍法界虛空界。這是大乘聖教,這是真理,哪有什麼金融危機?所以學了佛法之後,什麼危機都沒有,一切災殃化為塵。確實是名實相符的究竟圓滿的大法,我們這一生能遇到,能認真學習,確實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遇到了。
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 Mar 12 Fri 2010 12:05
教學為先修身齊家格致為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