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常講人到無求品自高
>>>「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而且由其簡易直捷。」這個法門好,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不能夠兼善天下,要獨善其身,關起門在家裡念佛。我以前曾經教過人,一般人每天賺錢不多,我過去在台北講經,常常來聽經,幾乎都不缺席的,有開計程車的,十幾個。我曾經跟他們開玩笑,但也是真實話,我說你們每天賺的錢,賺一天吃個三、五天沒問題,就可以休息三、五天,賺一天可以過三、五天的生活。我說好好賺一年,你可以休息三年,三年的時間好好用來念佛。為什麼?吃飯問題解決了。三年成功了,就到極樂世界去,不成功,回來再開計程車,再去開一年,又可以休息三年。「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衣食住行愈簡單愈好,佛菩薩沒有一個在這方面是求人的,沒有。原始的僧團,釋迦牟尼佛採取的生活方式是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中國人常講「人到無求品自高」,他真的無求。無求於世,所說的話句句真實,不會騙人。真的是簡易直捷。
目前分類:F文件-世界教育 (457)
- Sep 15 Wed 2010 11:45
中國人常講人到無求品自高
- Sep 07 Tue 2010 10:04
得不到老師的指導這一生空過了
得不到老師的指導這一生空過了
>>>第八,「親近善友」。具備前面七個條件,我們還要找增上緣,外面的力量來幫助我們,那是什麼?老師。尋師訪友,要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很難遇到,遇到之後不可以離開,我們要得不到老師的指導,這一生空過了。所以人生在世,兩個大恩人,第一個是父母,父母生我、養我,我這個身命是得自於父母,沒有父母哪有這個身?所以,人不能不孝順父母,不孝順父母是忘恩負義,果報不可思議。現在這個社會確實,自己發達了,享受五欲六塵,置父母不顧,不問他死活,這種人在今天社會有,而且不少。諸位想想,父母的心裡有多難過,這跟殺父殺母有什麼差別?照佛經上來講,果報在阿鼻地獄,大不孝,罪很重,你給社會大眾做了最不好的榜樣。不但是你個人,你影響到社會,社會確實有許多人看了你這個樣子向你學習,也都不孝,這個罪就重,這個罪就是變成五無間地獄。第二個大恩人是老師,我們的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對老師的孝順應該跟對父母是相等的。我們離開老師再不聞不問,這是對老師的大不孝,對老師大不孝的那個罪,跟對父母大不孝沒有兩樣。
- Sep 07 Tue 2010 09:54
方法跟性德不相應就變成外道
方法跟性德不相應就變成外道
>>>不但我們六道凡夫體會不到,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他也體會不到,為什麼?他沒破無明。就是說他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障礙,讓你性德不能自然流露。那我們努力學,學不起心、不動念,行不行?不行,你在那裡學不起心、不動念,你是有作有為,你不是自然的。能不能達到?能。能達到什麼地方?第四禪的無想天,那裡頭的人都不起心、不動念,他也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他是個妄念修成的,他跟性相違背,他不稱性,他那個定功失掉,煩惱又起來,還是要往下墜落。這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講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修行的理論、方法跟性德不相應,就變成外道,佛家講「心外求法」就變成外道。佛法一定要明理,理要搞得很透徹,這個十種都是從理上說的。統統明瞭,相即無相,並不是捨了相去得一個無相,有沒有這種人?有,我們六道裡面四空天就是這樣。四空天人,這是凡夫境界裡最高的,他討厭身體,有身體總是有麻煩。色界還有身體,財色名食睡沒有,他斷掉,但他有色身在,色身還是麻煩。佛教沒到中國來,老子就講過「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因為我有身體,要是沒有身體多自在,所以真有這樣的修行人,修無想定。無想定修成功了,生無想天,無想天裡頭沒有身,所以叫四空天,比色界還要高一層。他是用無想修成的,還是有作有為,不是無為法,有作有為,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我們要懂得,不能搞錯了。修到這個功夫也不是容易事情,叫四禪八定,四禪生色界天,四空定生無色界天,這都是有作有為的禪定,所以他出不了六道。
- Sep 07 Tue 2010 09:48
一切寶物當中至高無上第一寶
一切寶物當中至高無上第一寶
>>>學到這個地方,我想有一些同學能夠體會到,我們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什麼是寶?什麼是一切寶物當中至高無上第一寶?絕不是財富,絕對不是佛經上講的七寶。什麼是寶?智慧是寶!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你要把它開發出來,這一開發出來之後,這叫成佛;不在外頭,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最寶貴的、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見性,心性是寶,能幫我們解決一切問題。財富只能解決我們物質生活的問題,而且還不圓滿,還帶著有後遺症,我們把心用在這個地方那就錯了,你錯用了心。所以古大德有一句話說得好,這個世間帶不去的,你統統要放下,帶得去的你好好的留意。這句話講得好!你想想你將來是什麼能帶得去?我們常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連這個身體都沒有辦法帶去。身體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況身外之物?這個話你真聽懂,你能不放下嗎?自然就放下。六道眾生無量劫在這裡頭搞輪迴,什麼原因?就是迷了,就是不覺。念念貪圖這些帶不去的,死了他也放不下,阿賴耶識裡面還有這些落謝影子,我們一般講還有這個習氣。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永遠在這裡面受苦受難,脫離不了六道輪迴,苦,太苦!為什麼?你在六道裡頭,你跟許許多多眾生結了怨,結怨是真的。你說你跟他們結了善緣,那是假的,結惡緣是真的,善會變成惡,惡不會變成善,這要知道。所以在六道裡頭,哪一道不苦?三惡道苦,現在這個人間跟三惡道有什麼差別?上進分的善根還有上進分,上進分裡面的上進分善根,那是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他在這一生當中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三年五載他就成功,比這些菩薩修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高明太多。為什麼?他們要修一劫二劫、一恆二恆,你在這一生當中三、五年就完成,而且成就不輸給他們。這無比的殊勝,這個相信太難了。
- Sep 07 Tue 2010 09:40
法爾常規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法爾常規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二卷) 2009/11/25 檔名:12-17-2072
- Sep 07 Tue 2010 09:36
方法跟性德不相應就變成外道
方法跟性德不相應就變成外道
>>>不但我們六道凡夫體會不到,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他也體會不到,為什麼?他沒破無明。就是說他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障礙,讓你性德不能自然流露。那我們努力學,學不起心、不動念,行不行?不行,你在那裡學不起心、不動念,你是有作有為,你不是自然的。能不能達到?能。能達到什麼地方?第四禪的無想天,那裡頭的人都不起心、不動念,他也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他是個妄念修成的,他跟性相違背,他不稱性,他那個定功失掉,煩惱又起來,還是要往下墜落。這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講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修行的理論、方法跟性德不相應,就變成外道,佛家講「心外求法」就變成外道。佛法一定要明理,理要搞得很透徹,這個十種都是從理上說的。統統明瞭,相即無相,並不是捨了相去得一個無相,有沒有這種人?有,我們六道裡面四空天就是這樣。四空天人,這是凡夫境界裡最高的,他討厭身體,有身體總是有麻煩。色界還有身體,財色名食睡沒有,他斷掉,但他有色身在,色身還是麻煩。佛教沒到中國來,老子就講過「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因為我有身體,要是沒有身體多自在,所以真有這樣的修行人,修無想定。無想定修成功了,生無想天,無想天裡頭沒有身,所以叫四空天,比色界還要高一層。他是用無想修成的,還是有作有為,不是無為法,有作有為,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我們要懂得,不能搞錯了。修到這個功夫也不是容易事情,叫四禪八定,四禪生色界天,四空定生無色界天,這都是有作有為的禪定,所以他出不了六道。
- Sep 07 Tue 2010 09:32
拼命幹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夠透徹
拼命幹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夠透徹
>>>你為什麼會相信?肯定你是過去生生世世曾經學過這個法門,你這一接觸才歡喜,這一生又碰到,才能生歡喜心,才能生起信心,這個難得。這一生又遇到,不能放棄,放棄就可惜,又不知道哪一生才能遇到?所以遇到之後就要把這個機會抓住,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要下定這個決心,你就是上上進分善根。所以《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想那要什麼樣的善根、什麼樣的福德?因緣亦復如是,遇不到殊勝的因緣,我們對淨宗一知半解,那個信心善根的力量就不足。緣,我們要遇到正法,要遇到好老師、好的同參道友、好的修學環境,這是緣分。善根福德都與過去世有關係,緣分也不例外,所以與一切眾生結善緣重要,結法緣更重要。要真幹,有這種機會,自己不知道真幹,可惜!他為什麼不能真幹?是他自己認識不清楚,他知道是好事,他不知道那個好,好到什麼程度他不知道;如果他要知道的話,他會拼命幹。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夠透徹,他幹這樁好事,裡面夾雜自私自利在裡頭,夾雜著名聞利養在裡頭,那就打折扣,把這樁好事大幅度的打折扣。本來這樁好事,是到極樂世界提升品位的,夾雜名聞利養、夾雜自私自利在裡面,就變成人天福報,連極樂世界都沒分。現在有一些人講人間佛教,聽起來很好聽,人間佛教不出輪迴。我們在大乘經裡面所看到的,沒有一部經佛教給我們還繼續搞輪迴,沒有,佛都是教我們出離法,佛都是教我們成菩薩、成佛的方法。連教我們做阿羅漢小乘經典有,大乘經典都沒有,這是諸佛如來對我們的慈悲、厚愛,我們要知道感恩。感恩的具體表現就是認真學習,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有成就。
- Sep 07 Tue 2010 09:22
一切寶物當中至高無上第一寶
一切寶物當中至高無上第一寶
>>>學到這個地方,我想有一些同學能夠體會到,我們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什麼是寶?什麼是一切寶物當中至高無上第一寶?絕不是財富,絕對不是佛經上講的七寶。什麼是寶?智慧是寶!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你要把它開發出來,這一開發出來之後,這叫成佛;不在外頭,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最寶貴的、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見性,心性是寶,能幫我們解決一切問題。財富只能解決我們物質生活的問題,而且還不圓滿,還帶著有後遺症,我們把心用在這個地方那就錯了,你錯用了心。所以古大德有一句話說得好,這個世間帶不去的,你統統要放下,帶得去的你好好的留意。這句話講得好!你想想你將來是什麼能帶得去?我們常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連這個身體都沒有辦法帶去。身體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況身外之物?這個話你真聽懂,你能不放下嗎?自然就放下。六道眾生無量劫在這裡頭搞輪迴,什麼原因?就是迷了,就是不覺。念念貪圖這些帶不去的,死了他也放不下,阿賴耶識裡面還有這些落謝影子,我們一般講還有這個習氣。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永遠在這裡面受苦受難,脫離不了六道輪迴,苦,太苦!為什麼?你在六道裡頭,你跟許許多多眾生結了怨,結怨是真的。你說你跟他們結了善緣,那是假的,結惡緣是真的,善會變成惡,惡不會變成善,這要知道。所以在六道裡頭,哪一道不苦?三惡道苦,現在這個人間跟三惡道有什麼差別?上進分的善根還有上進分,上進分裡面的上進分善根,那是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他在這一生當中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三年五載他就成功,比這些菩薩修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高明太多。為什麼?他們要修一劫二劫、一恆二恆,你在這一生當中三、五年就完成,而且成就不輸給他們。這無比的殊勝,這個相信太難了。
- Sep 07 Tue 2010 09:09
能做到不貳過的就一個人顏回
能做到不貳過的就一個人顏回
>>>菩薩精進,跟我們老祖宗所講的「不貳過」,這個精神、意思完全相同,過失只有一次,真正勇猛精進的人,往後有過失不會是重複的過失。孔子學生不少!三千弟子,真正能做到不貳過的就一個人顏回,所以夫子常常讚歎他。一般人不容易做到,雖然知道過失,他還會犯同樣的過失,不是立刻覺悟到就不會犯,同樣的過失總要犯很多次。以後覺悟不再犯,行,還是有救,如果永遠犯下去那就沒救。佛是允許人改過的,為什麼?佛曉得,一切眾生過去生中的習氣,佛知道。佛也知道你犯多少次過錯會回頭,佛也曉得,總是在幫助你、在成就你,這是佛的慈悲。我們明瞭之後,我們對諸佛菩薩那種恭敬的心自然就生起來,生慚愧心、生懺悔心。佛菩薩時時刻刻幫助我們提醒,我們前面跟諸位講,佛菩薩名號造像它的意義,表法的意義,我們真的要是懂得,那不就是它天天在提醒我們嗎?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所以這是性德自然流露,叫法爾常規,成了佛哪有不說的道理!在此地我們要記住,初住位的菩薩(發心住)就成佛,他菩提心發出來,這一發出來就永遠不會失掉。他是什麼心?初住菩薩是什麼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叫大菩提心,永遠不失,永遠不改。從這個以後逐漸向上提升,到灌頂住,這個心就圓滿,菩提心圓滿。圓滿之後要行,這個地方是解,這要注意到,十信位是信,十住是解,十行位是行,十迴向是利他,是教化眾生。到十地信解行證大圓滿,一部《華嚴經》就是講這個。
- Aug 31 Tue 2010 13:05
萬修萬人去的大法一個不漏
萬修萬人去的大法一個不漏
>>>>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是佛菩薩在許多經論裡面勸導我們的,真能做得到嗎?能,有個絕妙的方法,就是念佛。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那是真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你念佛的功夫成就,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不在六道裡,也不在十法界裡,你超越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你生到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有很詳細的報告,這就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對我們這個世間做的報告。十方諸佛為釋迦牟尼佛作證明,證明釋迦牟尼佛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如果能信能解,這就是我們無量劫來的善根在今天成熟,真的能夠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那你的福德具足,你看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具足,你決定得生,你在這一生當中就成無上道。所以念佛是一切眾生,這個一切眾生是遍法界虛空界,不單單指我們這個世界。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共同的無上大法,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的大法,一個不漏,你說這個多稀有、多難得。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遇到不認識,叫當面錯過;遇到認識,自己疏忽了,那只好講太可惜。百千萬劫難遭遇,你今天遇到,當面錯過,沒有把它掌握住,多可惜。這個大法是當生成佛的大法,不在來生,在今生。我們看《大方廣佛華嚴經》,羨慕得不得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親證華嚴境界,那不是看這個書上,你親證。《華嚴經》上所說的就是你自己的生活環境,諸佛菩薩不是你的鄰居,那都是你的朋友,十方諸佛那都是像父母、老師一樣在照顧你,這才是真正歸依處,這才是我們真正的住處。
- Aug 31 Tue 2010 13:00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有家規國法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有家規國法
>>>你要是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你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方法真的是善巧,高明極了,把教學用藝術來表達,藝術是人之所好。像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老人家在世真做到,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沒有起心動念,他對這個世間許多的宗教,都是用清淨心看待、平等心看待,用智慧來幫助他們,幫助他改邪歸正。最明顯的,我們佛門裡面諸位進寺廟,一進山門,頭一個你就看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原本是印度的神教,四天王是印度神教。你看釋迦牟尼佛把他請過來,請他來做護法,護誰的法?護我們自己的法。把這四大天王的名號命名,東方叫持國天王,南方叫增長天王,西方叫廣目天王,北方叫多聞天王。名號加持,你聽到這個名號,見到這個形像,這個東南西北也是按春夏秋冬來排的位子,為什麼?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依照這個來表法。
- Aug 31 Tue 2010 12:42
可以承當別人的讚歎至少執著了
可以承當別人的讚歎至少執著了
>>>讚歎別人也不能過分,一定要曉得他能接受多少,就是你讚歎他,別讓他長傲慢心,那真正值得讚歎。聽到別人讚歎就歡喜,聽到別人毀謗就不高興,這種人不能毀謗,也不能讚歎。為什麼?他會起副作用。什麼時候能讚歎?他如如不動,別人稱讚,自己不敢承當。不但不能生歡喜心,而且生警惕之心。別人稱讚我、誇我,我有沒有那麼好?自己更要認真努力向善,改過自新,這才對。遇到別人毀謗,自己要認真反省,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樣學習的態度就對了。在此地,諸佛如來當然讚歎,沒有問題。為什麼?他們已經是入住位的菩薩,入位者。這個入位,前面我們學得很多,知道了,這個位就是大菩提心。換句話說,這些人從初住到十住,初住菩薩,他住在哪裡?住在真誠,住在真誠心,住在清淨平等覺,住在大慈大悲。諸佛如來讚歎,他們動不動心?如果一動心就墮落。諸位要知道,大菩提心裡面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在我們世間,什麼時候值得別人讚歎你?像《金剛經》上所說的那個標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可以承當別人的讚歎,至少他不執著了。像我們過去所學的,最低限度是什麼人?《華嚴經》上所講的,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可以了。初信位的人,身見破除,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邊見斷了,不再有對立的念頭,這個可以。換句話說,沒有證得初果,初信位的菩薩之前是凡夫。
- Aug 31 Tue 2010 12:22
千萬不要把魔當作佛在佛的經典
千萬不要把魔當作佛在佛的經典
下面第九,知一切法智,「謂如來既知所化眾生,亦復了知能化諸法,是名知一切法智」。你能夠了解眾生的根性,用什麼方法去教他,用什麼方法幫助他很快就能回頭,那你對一切法不知道怎麼行?所以在四弘誓願裡面,那是很重要的學習綱領,第一句是叫你發心,那就是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諸佛菩薩、世間聖賢所以會令人尊敬,沒有別的,只有一樁事情,他能夠捨己為人,他能夠愛人如己,所以他能夠做出犧牲奉獻,這才能感動一切眾生。佛菩薩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他怎麼會不愛眾生?他當然能夠捨己為一切眾生。你問他,為什麼他要這樣做?因為他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他怎麼知道?他證得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證得,自己的性德,自性裡頭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的相好統統現前。他不是隨心所欲,因為他自己已經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隨心所欲?高明,他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想什麼,都能滿他的願。不過這裡頭有一樣,與性德相應的,他滿足你,與性德不相應的,他不滿足你,為什麼?他不起感應。所以與煩惱相應的,跟佛不發生感應道交的作用,與自性性德相應的,會起感應道交作用。譬如善,你心裡有十善、你身體有十善、你行為有十善,跟佛菩薩有感應。如果我心裡有十惡,殺盜淫妄,身也是幹殺盜淫妄,跟佛菩薩不相應,跟他不起感應道交。造十惡的人跟佛菩薩不起感應道交,另外一個人起感應道交,他很喜歡,他會加持你,幫助你做更惡的,那誰?魔。所以你反其道而行之,跟魔就相應。所以學佛好,千萬不要把魔當作佛,去學魔去了。表面上是學佛,實際上他是魔,這個事情有,不是假的,真有,我們要小心謹慎。佛跟魔的辨別有沒有標準?有。標準在哪裡?在佛的經典。我們常常讀誦佛的經典,依照佛的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來修行,我們就跟佛相應,佛加持我們。如果我們雖然讀的佛經,沒有依教奉行,還是搞貪瞋痴慢,還是搞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你就跟魔相應,魔來加持你。魔的加持跟佛的加持不一樣,魔的加持也要你有福報,你沒有福報他也加不上你,你有福報的時候,他讓你做大惡,他將來把你送到阿鼻地獄,他也來度你。不像佛,佛把我們度到佛菩薩境界去,魔是把你度到三惡道去,這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辨別,關係太大了。知一切法智。
- Aug 31 Tue 2010 11:59
萬修萬人去的大法一個不漏
- Aug 31 Tue 2010 11:53
為學習學著斷惡學著修善
為學習學著斷惡學著修善
>>>這句話衍生的意思,就是我們祖宗常說的「隱惡揚善」,要懂得這個道理。別人做錯事情,不提,也不要放在心上;別人做的好事,我們讚歎,表揚。讓社會上一些人,人都有良心,你看我做錯事情,別人不說,能包容、能原諒我;我做一點好事,他們都讚歎,會把人良心喚醒。這個社會大家就羞於作惡,這是好事情。如果懂得因果,他不敢作惡。我們今天這個社會動亂,什麼原因?人家做了好事也不讚歎,做了一點壞事大大的去宣揚,結果起反作用,你說我壞,我做得更壞給你看看,就變成這樣的社會。所以念念當中,時時刻刻要幫助人喚起人的本性,人性本善,要喚起人的良心,這就對了。另外,《優婆塞戒經》裡面,這是對在家弟子講的,在家弟子是一定要遵守的,「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國制就是國家法律,不能做犯法的事情。好,這是做人基本的態度。學佛,先學做人,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成佛,哪有這種道理!在十法界裡面佛最高,人做好了,能生天;天上修好了,才能出六道。所以我們在六道、在十法界,為的是什麼?現在總算是搞清楚、搞明白,為的是學習,學著斷惡,學著修善,不斷的把自己靈性向上提升。從我們今天凡夫地一直提升到佛的果地,這就對了。像念書一樣,年年要升級。現在我們在念小學,希望升中學、升大學,希望念研究所拿到博士學位,這方向目標就正確。我們希望修成菩薩,修成佛果。所以要懂得如來智慧,如來的善巧方便。把印度當地民間拜的這些神拿過來之後,給它新的意義,你看這個意思多好。這樣才真正能把身修好,家和睦了,家和萬事興,家和國就治了。
- Aug 31 Tue 2010 11:52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有家規國法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有家規國法
>>>你要是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你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方法真的是善巧,高明極了,把教學用藝術來表達,藝術是人之所好。像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老人家在世真做到,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沒有起心動念,他對這個世間許多的宗教,都是用清淨心看待、平等心看待,用智慧來幫助他們,幫助他改邪歸正。最明顯的,我們佛門裡面諸位進寺廟,一進山門,頭一個你就看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原本是印度的神教,四天王是印度神教。你看釋迦牟尼佛把他請過來,請他來做護法,護誰的法?護我們自己的法。把這四大天王的名號命名,東方叫持國天王,南方叫增長天王,西方叫廣目天王,北方叫多聞天王。名號加持,你聽到這個名號,見到這個形像,這個東南西北也是按春夏秋冬來排的位子,為什麼?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依照這個來表法。
- Aug 31 Tue 2010 11:51
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在中國,跟中國人緣分特別深的,真的是世人所謂「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確實有很多人不知道釋迦牟尼佛,但是好像沒有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有很多人不知道其他的菩薩,但是都知道觀世音菩薩。在佛門,中國有四大名山,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薩,它是表法,它就是名號加持,它就是本願加持。菩薩加持,我們得從地藏說起,地藏是根本,地是什麼?地是大地,藏是地上地下的寶藏。我們知道開採出來的寶石、黃金、白銀,都是地下埋的寶藏,地上生長的也是寶藏,那是什麼?五穀雜糧,養活我們的,這是大地。菩薩用這個做名號,表我們的心地,我們看到大地就想到自己的心地,我們心裡面有寶藏。有什麼寶藏?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看是寶藏,智慧是寶藏,德能是寶藏,才藝是寶藏,相好是寶藏,德相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福報,統統用福報兩個字都包含了,圓滿的,一點欠缺都沒有。在哪裡?在你的心地,地藏菩薩代表這個意思。你的心地裡頭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跟諸佛如來沒有絲毫差別。這土地要開發,我們才能得到,它裡頭有金礦,我們要不把它開採出來、提煉出來,你就得不到黃金。土地要不能開墾、不能種植,你就沒有五穀雜糧的收成,所以要懂得開採。用什麼方法開採?心地寶藏需要用孝親尊師來開採。所以地藏菩薩代表什麼?代表孝親,代表尊師。孝道,師道,他代表了。我們每天念地藏菩薩,我們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是不是地藏菩薩在加持?是,名字加持我們,身相加持我們。我們聽到名號,看到菩薩形像,有沒有想到我要孝順父母,我要尊敬師長?這叫什麼?這是你真正學地藏菩薩,你真正在修地藏法門,這不是迷信。
- Aug 24 Tue 2010 18:16
盡量的向平等心上下功夫
盡量的向平等心上下功夫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九卷) 2009/11/21 檔名:12-17-2069
- Aug 24 Tue 2010 18:15
那得要靠忍辱的功夫精進
那得要靠忍辱的功夫精進
>>>菩薩第一個因是「六度」,菩薩念念不忘遵守大乘教裡面所講的六波羅蜜修行。其實六波羅蜜還是講放下,幫助你一樁一樁的放,布施幫助你放下慳貪。你有煩惱,貪愛是煩惱、吝嗇是煩惱,你擁有的捨不得幫助別人,這是吝嗇;你沒有的,你起貪心,總希望得到,得什麼?不外乎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東西都不是真的。佛教菩薩修布施波羅蜜,布施就是放下,六個修學綱領擺在第一個。第二個就是持戒,就是遵守佛陀的教戒。佛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教我們怎麼做,我們依教奉行,叫奉事師長。第三,這很好了,你看你能布施、你能放下、你能持戒,如何把這個功德保持?一定要忍,我們中國老祖宗常說的「小不忍則亂大謀」,要修忍耐的功夫。這六個綱目第三個就是忍,《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可見忍非常重要。佛法傳到中國,譯經的這些法師把忍下面加個「辱」,辱是中國字。為什麼加這個字?因為中國人把辱看得很重,看得非常重,在過去讀書人、士大夫的階級,有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士是讀書人,讀書人殺頭沒有關係,侮辱不可以,把辱看得這麼重。翻經的法師就把忍下面加個辱,侮辱可以忍,還有什麼不能忍的?這才於《般若經》上「一切法得成於忍」就相信了,你得有耐心!耐心的反面就是心浮氣躁,心浮氣躁不但修道不能成就,學世間法,我們講求學,也很難成就。世出世間聖人對這個字都非常重視,沒有一樣不能忍。
- Aug 24 Tue 2010 18:11
自己迷得太深業障習氣太重
自己迷得太深業障習氣太重
>>>「是故」,因為這麼個緣故,「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諸佛同名法慧而現其前」,因為這個緣故。同名法慧,諸位要知道那是感應,法慧菩薩有感,他這個感是不是有意的?沒有。感應有四種,前面我們學過,這個地方法慧菩薩是冥感,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諸佛顯應。我們跟諸佛菩薩有沒有感應?有,我們也有冥感。佛菩薩有沒有應?當然有應,冥應;不像此地,此地是明顯,顯應。我們向佛菩薩祈求,求佛菩薩加持,有沒有感?佛菩薩肯定有感。我們的感,他感受到了,肯定有應,也是冥應。也有顯應,顯應實在講也不少,因為怎麼樣?我們看不懂,也就是我們往往是當面錯過。絕對不是說我們看不懂就沒有了,那佛就有了意思,佛有分別執著。佛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分別執著決定是只要我們有感他肯定就有應,冥顯之中,冥我們不知道,顯我們也不知道,這不就當面錯過嗎?這樁事情,如果我們細心去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們就能體會得到,我們感觸不到,能體會得到。諸佛菩薩在哪裡?就在我們的周邊,不但周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什麼時候你離開過佛菩薩?為什麼我們沒能覺察到、沒能感受到?這是自己迷得太深,業障太重,習氣太重,道理在此地。我們算很幸運,得人身、聞佛法,在佛法裡面能夠聞到大乘,能夠聞到《華嚴》、聞到淨土,這很不可思議。真正要是覺悟,要是知道世間苦,奮發努力,真正用功夫,功夫怎麼個用法?離世間,《華嚴經》上說的。離世間是決定不要把世間東西放在心上,離是心離不是身離,你放在心上,你的心就不清淨,你心就染污;心一染污,所有全染污了,沒有一樣不染污,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心一清淨,沒有一樣不清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境界轉心那就是愈墮愈深,你走下坡;心轉境界是向上提升,愈提愈高,愈提愈殊勝。心隨境轉是苦不堪言,心要能轉境界,那你就法喜充滿。菩薩常生歡喜心,他懂這個道理,他真的在這裡下功夫,這叫做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