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像,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 讓舜掘井時,瞽叟與像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 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像為諸侯。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像,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 讓舜掘井時,瞽叟與像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 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像為諸侯。
互不傷害真正可以做到和睦相處
>>>「又如本經云」,這是最後一品,《無量壽經》最後這一段經文裡面說,「佛告彌勒,於此世界」,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不是地球,是娑婆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這是講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現前這個教區。地球上沒這些人,我們現在地球上居民才六十七億,不到七十億,六十七億。你看七百二十億菩薩,這是娑婆世界,也就是講的六道十法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在這個教區,在釋迦牟尼佛法運這個階段裡面,將來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七百二十億。我們在不在其中?就得看自己,自己真信切願,這一生就成功,不要等來生,就在這一生當中成就。菩薩供佛成就善根,我們要學,世尊這個教誨我們可不能疏忽。學淨土的同學,用什麼供養諸佛?這個諸佛是指什麼人?《華嚴經》上世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過去佛,已經成佛的人,那個數字沒法子計算;現在佛,十方世界的諸佛,一個世界有一尊佛,這個世界無量無邊無盡無數,我們在《華嚴經》裡看看「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現在佛;未來佛呢?未來佛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將來都要成佛,蜎飛蠕動,蒼蠅、螞蟻都會成佛的,不能輕視。牠很聰明,牠有靈性,學佛的人要把牠們(都尊重牠)看成菩薩,跟我們非常合作。我們在最近這十幾年當中跟小動物溝通,跟牠們交流,我們共存共榮,互不傷害,真正可以做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就是供養。
境界完全平等沒有高下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二集) 2010/4/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2
互不傷害真正可以做到和睦相處
>>>「又如本經云」,這是最後一品,《無量壽經》最後這一段經文裡面說,「佛告彌勒,於此世界」,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不是地球,是娑婆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這是講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現前這個教區。地球上沒這些人,我們現在地球上居民才六十七億,不到七十億,六十七億。你看七百二十億菩薩,這是娑婆世界,也就是講的六道十法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在這個教區,在釋迦牟尼佛法運這個階段裡面,將來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七百二十億。我們在不在其中?就得看自己,自己真信切願,這一生就成功,不要等來生,就在這一生當中成就。菩薩供佛成就善根,我們要學,世尊這個教誨我們可不能疏忽。學淨土的同學,用什麼供養諸佛?這個諸佛是指什麼人?《華嚴經》上世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過去佛,已經成佛的人,那個數字沒法子計算;現在佛,十方世界的諸佛,一個世界有一尊佛,這個世界無量無邊無盡無數,我們在《華嚴經》裡看看「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現在佛;未來佛呢?未來佛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將來都要成佛,蜎飛蠕動,蒼蠅、螞蟻都會成佛的,不能輕視。牠很聰明,牠有靈性,學佛的人要把牠們(都尊重牠)看成菩薩,跟我們非常合作。我們在最近這十幾年當中跟小動物溝通,跟牠們交流,我們共存共榮,互不傷害,真正可以做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就是供養。
中國人常講人到無求品自高
>>>「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而且由其簡易直捷。」這個法門好,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不能夠兼善天下,要獨善其身,關起門在家裡念佛。我以前曾經教過人,一般人每天賺錢不多,我過去在台北講經,常常來聽經,幾乎都不缺席的,有開計程車的,十幾個。我曾經跟他們開玩笑,但也是真實話,我說你們每天賺的錢,賺一天吃個三、五天沒問題,就可以休息三、五天,賺一天可以過三、五天的生活。我說好好賺一年,你可以休息三年,三年的時間好好用來念佛。為什麼?吃飯問題解決了。三年成功了,就到極樂世界去,不成功,回來再開計程車,再去開一年,又可以休息三年。「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衣食住行愈簡單愈好,佛菩薩沒有一個在這方面是求人的,沒有。原始的僧團,釋迦牟尼佛採取的生活方式是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中國人常講「人到無求品自高」,他真的無求。無求於世,所說的話句句真實,不會騙人。真的是簡易直捷。
得不到老師的指導這一生空過了
>>>第八,「親近善友」。具備前面七個條件,我們還要找增上緣,外面的力量來幫助我們,那是什麼?老師。尋師訪友,要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很難遇到,遇到之後不可以離開,我們要得不到老師的指導,這一生空過了。所以人生在世,兩個大恩人,第一個是父母,父母生我、養我,我這個身命是得自於父母,沒有父母哪有這個身?所以,人不能不孝順父母,不孝順父母是忘恩負義,果報不可思議。現在這個社會確實,自己發達了,享受五欲六塵,置父母不顧,不問他死活,這種人在今天社會有,而且不少。諸位想想,父母的心裡有多難過,這跟殺父殺母有什麼差別?照佛經上來講,果報在阿鼻地獄,大不孝,罪很重,你給社會大眾做了最不好的榜樣。不但是你個人,你影響到社會,社會確實有許多人看了你這個樣子向你學習,也都不孝,這個罪就重,這個罪就是變成五無間地獄。第二個大恩人是老師,我們的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對老師的孝順應該跟對父母是相等的。我們離開老師再不聞不問,這是對老師的大不孝,對老師大不孝的那個罪,跟對父母大不孝沒有兩樣。
方法跟性德不相應就變成外道
>>>不但我們六道凡夫體會不到,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他也體會不到,為什麼?他沒破無明。就是說他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障礙,讓你性德不能自然流露。那我們努力學,學不起心、不動念,行不行?不行,你在那裡學不起心、不動念,你是有作有為,你不是自然的。能不能達到?能。能達到什麼地方?第四禪的無想天,那裡頭的人都不起心、不動念,他也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他是個妄念修成的,他跟性相違背,他不稱性,他那個定功失掉,煩惱又起來,還是要往下墜落。這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講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修行的理論、方法跟性德不相應,就變成外道,佛家講「心外求法」就變成外道。佛法一定要明理,理要搞得很透徹,這個十種都是從理上說的。統統明瞭,相即無相,並不是捨了相去得一個無相,有沒有這種人?有,我們六道裡面四空天就是這樣。四空天人,這是凡夫境界裡最高的,他討厭身體,有身體總是有麻煩。色界還有身體,財色名食睡沒有,他斷掉,但他有色身在,色身還是麻煩。佛教沒到中國來,老子就講過「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因為我有身體,要是沒有身體多自在,所以真有這樣的修行人,修無想定。無想定修成功了,生無想天,無想天裡頭沒有身,所以叫四空天,比色界還要高一層。他是用無想修成的,還是有作有為,不是無為法,有作有為,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我們要懂得,不能搞錯了。修到這個功夫也不是容易事情,叫四禪八定,四禪生色界天,四空定生無色界天,這都是有作有為的禪定,所以他出不了六道。
一切寶物當中至高無上第一寶
>>>學到這個地方,我想有一些同學能夠體會到,我們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什麼是寶?什麼是一切寶物當中至高無上第一寶?絕不是財富,絕對不是佛經上講的七寶。什麼是寶?智慧是寶!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你要把它開發出來,這一開發出來之後,這叫成佛;不在外頭,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最寶貴的、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見性,心性是寶,能幫我們解決一切問題。財富只能解決我們物質生活的問題,而且還不圓滿,還帶著有後遺症,我們把心用在這個地方那就錯了,你錯用了心。所以古大德有一句話說得好,這個世間帶不去的,你統統要放下,帶得去的你好好的留意。這句話講得好!你想想你將來是什麼能帶得去?我們常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連這個身體都沒有辦法帶去。身體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況身外之物?這個話你真聽懂,你能不放下嗎?自然就放下。六道眾生無量劫在這裡頭搞輪迴,什麼原因?就是迷了,就是不覺。念念貪圖這些帶不去的,死了他也放不下,阿賴耶識裡面還有這些落謝影子,我們一般講還有這個習氣。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永遠在這裡面受苦受難,脫離不了六道輪迴,苦,太苦!為什麼?你在六道裡頭,你跟許許多多眾生結了怨,結怨是真的。你說你跟他們結了善緣,那是假的,結惡緣是真的,善會變成惡,惡不會變成善,這要知道。所以在六道裡頭,哪一道不苦?三惡道苦,現在這個人間跟三惡道有什麼差別?上進分的善根還有上進分,上進分裡面的上進分善根,那是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他在這一生當中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三年五載他就成功,比這些菩薩修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高明太多。為什麼?他們要修一劫二劫、一恆二恆,你在這一生當中三、五年就完成,而且成就不輸給他們。這無比的殊勝,這個相信太難了。
法爾常規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二卷) 2009/11/25 檔名:12-17-2072
方法跟性德不相應就變成外道
>>>不但我們六道凡夫體會不到,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他也體會不到,為什麼?他沒破無明。就是說他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障礙,讓你性德不能自然流露。那我們努力學,學不起心、不動念,行不行?不行,你在那裡學不起心、不動念,你是有作有為,你不是自然的。能不能達到?能。能達到什麼地方?第四禪的無想天,那裡頭的人都不起心、不動念,他也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他是個妄念修成的,他跟性相違背,他不稱性,他那個定功失掉,煩惱又起來,還是要往下墜落。這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講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修行的理論、方法跟性德不相應,就變成外道,佛家講「心外求法」就變成外道。佛法一定要明理,理要搞得很透徹,這個十種都是從理上說的。統統明瞭,相即無相,並不是捨了相去得一個無相,有沒有這種人?有,我們六道裡面四空天就是這樣。四空天人,這是凡夫境界裡最高的,他討厭身體,有身體總是有麻煩。色界還有身體,財色名食睡沒有,他斷掉,但他有色身在,色身還是麻煩。佛教沒到中國來,老子就講過「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因為我有身體,要是沒有身體多自在,所以真有這樣的修行人,修無想定。無想定修成功了,生無想天,無想天裡頭沒有身,所以叫四空天,比色界還要高一層。他是用無想修成的,還是有作有為,不是無為法,有作有為,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我們要懂得,不能搞錯了。修到這個功夫也不是容易事情,叫四禪八定,四禪生色界天,四空定生無色界天,這都是有作有為的禪定,所以他出不了六道。
拼命幹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夠透徹
>>>你為什麼會相信?肯定你是過去生生世世曾經學過這個法門,你這一接觸才歡喜,這一生又碰到,才能生歡喜心,才能生起信心,這個難得。這一生又遇到,不能放棄,放棄就可惜,又不知道哪一生才能遇到?所以遇到之後就要把這個機會抓住,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要下定這個決心,你就是上上進分善根。所以《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想那要什麼樣的善根、什麼樣的福德?因緣亦復如是,遇不到殊勝的因緣,我們對淨宗一知半解,那個信心善根的力量就不足。緣,我們要遇到正法,要遇到好老師、好的同參道友、好的修學環境,這是緣分。善根福德都與過去世有關係,緣分也不例外,所以與一切眾生結善緣重要,結法緣更重要。要真幹,有這種機會,自己不知道真幹,可惜!他為什麼不能真幹?是他自己認識不清楚,他知道是好事,他不知道那個好,好到什麼程度他不知道;如果他要知道的話,他會拼命幹。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夠透徹,他幹這樁好事,裡面夾雜自私自利在裡頭,夾雜著名聞利養在裡頭,那就打折扣,把這樁好事大幅度的打折扣。本來這樁好事,是到極樂世界提升品位的,夾雜名聞利養、夾雜自私自利在裡面,就變成人天福報,連極樂世界都沒分。現在有一些人講人間佛教,聽起來很好聽,人間佛教不出輪迴。我們在大乘經裡面所看到的,沒有一部經佛教給我們還繼續搞輪迴,沒有,佛都是教我們出離法,佛都是教我們成菩薩、成佛的方法。連教我們做阿羅漢小乘經典有,大乘經典都沒有,這是諸佛如來對我們的慈悲、厚愛,我們要知道感恩。感恩的具體表現就是認真學習,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有成就。
一切寶物當中至高無上第一寶
>>>學到這個地方,我想有一些同學能夠體會到,我們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什麼是寶?什麼是一切寶物當中至高無上第一寶?絕不是財富,絕對不是佛經上講的七寶。什麼是寶?智慧是寶!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你要把它開發出來,這一開發出來之後,這叫成佛;不在外頭,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最寶貴的、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見性,心性是寶,能幫我們解決一切問題。財富只能解決我們物質生活的問題,而且還不圓滿,還帶著有後遺症,我們把心用在這個地方那就錯了,你錯用了心。所以古大德有一句話說得好,這個世間帶不去的,你統統要放下,帶得去的你好好的留意。這句話講得好!你想想你將來是什麼能帶得去?我們常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連這個身體都沒有辦法帶去。身體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況身外之物?這個話你真聽懂,你能不放下嗎?自然就放下。六道眾生無量劫在這裡頭搞輪迴,什麼原因?就是迷了,就是不覺。念念貪圖這些帶不去的,死了他也放不下,阿賴耶識裡面還有這些落謝影子,我們一般講還有這個習氣。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永遠在這裡面受苦受難,脫離不了六道輪迴,苦,太苦!為什麼?你在六道裡頭,你跟許許多多眾生結了怨,結怨是真的。你說你跟他們結了善緣,那是假的,結惡緣是真的,善會變成惡,惡不會變成善,這要知道。所以在六道裡頭,哪一道不苦?三惡道苦,現在這個人間跟三惡道有什麼差別?上進分的善根還有上進分,上進分裡面的上進分善根,那是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他在這一生當中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三年五載他就成功,比這些菩薩修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高明太多。為什麼?他們要修一劫二劫、一恆二恆,你在這一生當中三、五年就完成,而且成就不輸給他們。這無比的殊勝,這個相信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