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f0043 看這個宇宙千變萬化
佛在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講緣是什麼?緣是心動,就是不覺。一念不覺是第一個緣,這一念不覺就有現相發生。發生什麼?首先發生的是「能見相」,能見,我們今天講的精神。佛法裡面講心法,這個心法就是阿賴耶。能見相,見分。只要有能見相,那個境界相就現前,境界相是物質,那個物質就是能大師講的能生萬法。決定是先有能見,後有所見。能見跟所見都是依法性,法性是體。能見不是真的,所見怎麼會是真的?你把這個道理要是參透,真的搞通了,你的心定了。你看到這個千變萬化,看這個宇宙千變萬化,看到現在的人事千變萬化,看到社會現象千變萬化,你不會動心。你在境界裡頭怎麼樣?如如不動,就像玩萬花筒。真的,看宇宙、看人生、看社會、看六道、看十法界就是萬花筒,你知道這些現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怎麼會起心動念?你怎麼會去分別?你怎麼會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這個人就叫佛陀。所以佛說你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為什麼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事實真相是迷,就是不覺。
目前分類:F文件-世界教育 (482)
- Nov 27 Fri 2009 14:09
看這個宇宙千變萬化
- Nov 25 Wed 2009 15:58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dof0042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下面法慧菩薩有一首偈子說得很好,「法慧偈云,佛子汝應觀,如來自在力,一切閻浮提,皆言佛在中」。怎麼說一切閻浮提?這地球不止一個,真的不是一個。你看佛在前面「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跟我們講宇宙的狀況、宇宙的形成。佛給我們說,一個單位世界,小世界,有一個須彌山,這是須彌山頂,一個須彌山,須彌山的四周有很多大洲、小洲。這個洲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星球,這是一個小的星系。在過去很多法師,我也不例外,都以為這個單位世界是太陽系。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談這個事情的時候,想一想他講的是有道理。他說經上明明講的,太陽是圍繞著須彌山轉的,太陽在須彌山的當中,那怎麼會是太陽系?這個話點醒了我。就是他給我們說出,他說這個單位世界是我們現在講的銀河系,我們在天空當中看到這個星雲,那才是一個單位世界,講得很有道理。須彌山是什麼?須彌山就是現在天文學家所講的黑洞,銀河系的當中,中心、軸心,是黑洞,並不是一個什麼高山。佛在三千年前出現在印度,印度許多的宗教學術家他們對宇宙的看法,我們今天講宇宙觀、人生觀,很多的說法佛是隨順大眾,因為這個東西並不妨礙,也不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是什麼?很重要的是叫你放下,你放下之後,那個真相你完全看到了。你要不肯放下,你怎麼說都沒有關係,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都不是真的。大千世界也不是真的,銀河系也不是真的,都是一個幻相,你怎麼說都無所謂,這不重要。這個原理原則我們不能不知道。
- Nov 25 Wed 2009 14:18
現在科學家已經給我們提出嚴重警告
dof0018 現在科學家已經給我們提出嚴重警告
***承接取段上下文*** 摧伏一切諸怨敵。鬱單越中雨瓔珞。】『鬱單越中』 ,鬱單越是北俱盧洲,北洲, 『雨瓔珞』。【亦雨無量上妙華。】這是四大部洲,北洲。【弗婆瞿耶二天下。】『弗婆瞿耶』,「弗婆」是東,「瞿耶」是西洲,西牛貨洲。『二天下』,這是東、西兩洲。【悉雨種種莊嚴具。閻浮提雨清淨水。】這是南洲,是我們的地球,從空中落下來的是水,確實是『清淨水』。但是現在的雨水不乾淨了,為什麼?空氣嚴重的染污,這都是人感,人造的業。現在雨水很多地方發現酸雨,我們在報紙上看到的報導這個訊息,酸的度數比醋還要酸。這個雨水是要避免,為什麼?確實它會傷害皮膚。這都是空氣裡面存在的化學物質太多,特別是排出去的廢氣,工廠所排的、飛機所排的、汽車所排的。我們是得一點科學的好處,但是整個大氣被污染,水資源被污染了。所以,你要細心觀察你才曉得,科技帶來的好處,我們所得到的,我們所付出去的,實在講得不償失,你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你所得來的便利很小。這個事實,現在科學家已經給我們提出嚴重警告。
- Nov 25 Wed 2009 14:08
「凡是人,皆須愛」
dof0017 「凡是人,皆須愛」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六九卷)2007/11/11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69 ★請上網看全文★
- Nov 25 Wed 2009 09:02
參加聯合國主導的世界和平會議
dof0016參加聯合國主導的世界和平會議
***承接取段上下文*** 這些是什麼?這些一點都不奇怪,而是我們自己迷的時間太久、迷得太深,雖然偶爾有一下,像閃電一樣,閃一閃馬上就熄滅。但是這是好境界,為什麼?無量劫來從來沒有閃過,現在能閃一次,不容易!希望你能多閃幾次。這是佛法裡面小悟,這實在講不算悟,但是這是悟的徵兆、悟的預兆,不是壞事。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執著它,過去就算了。用心,只要心清淨,專心、專注,你會還有,以後次數愈來愈密集,這就好事情,慢慢就真的有小悟。真的有小悟在什麼地方發現?行動上發現。你要是沒有悟,你決定不肯放下;你肯放下,財色名食睡肯放下,你真的悟了,在這裡就起作用。悟了之後,你愈放下,煩惱輕、智慧長,往後真的叫一帆風順,提升的幅度是加速的;最初很緩慢,愈往上去速度愈快,是加速度,這是好事情。頭一關最難,頭一關就是嚴重的執著,這一關最難。
- Nov 18 Wed 2009 13:33
處事待人接物念念為別人著想
處事待人接物念念為別人著想
如果你真正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想通了,想明白了,你要不要證得?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各個都希望你趕快證得,為什麼?你證得,他們這個俱樂部多一個成員,又來了一個跟我們境界相等的,歡迎。怎麼證得?現在我們知道了,放下執著、放下分別你就證得。只要這兩個證得,末後那個證得是不成問題的,為什麼?你天天親近大聖大賢,對你幫助太大!中國古諺語常講「凡事起頭難」,起頭是什麼?放下執著難。執著放下之後,往後就愈來愈容易。這個執著,這麼多年來我常常講十六個字,很多同學我這一提,應該你們都能說得出來。我們首先要放下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怎麼放下法?沒放下的時候,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利益著想,很少想到別人;學佛之後雖然也想到別人,還是自己為主。我們要把這個放下,那就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念念為別人著想,不再想自己,把自己忘掉,你才能真正把這條做到。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這個要真幹。
- Nov 18 Wed 2009 12:04
處事待人接物念念為別人著想
dof0041 處事待人接物念念為別人著想
如果你真正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想通了,想明白了,你要不要證得?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各個都希望你趕快證得,為什麼?你證得,他們這個俱樂部多一個成員,又來了一個跟我們境界相等的,歡迎。怎麼證得?現在我們知道了,放下執著、放下分別你就證得。只要這兩個證得,末後那個證得是不成問題的,為什麼?你天天親近大聖大賢,對你幫助太大!中國古諺語常講「凡事起頭難」,起頭是什麼?放下執著難。執著放下之後,往後就愈來愈容易。這個執著,這麼多年來我常常講十六個字,很多同學我這一提,應該你們都能說得出來。我們首先要放下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怎麼放下法?沒放下的時候,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利益著想,很少想到別人;學佛之後雖然也想到別人,還是自己為主。我們要把這個放下,那就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念念為別人著想,不再想自己,把自己忘掉,你才能真正把這條做到。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這個要真幹。
- Nov 07 Sat 2009 11:13
在世間做許多慈善事業
dof0040 在世間做許多慈善事業
下面說「若爾」,那要是這樣的話,「今或能信何耶」。像這樣講的話,現在有幾個人他能信,這是為什麼?何耶是為什麼,為什麼他能信?下面就講了,「由二力故」,有兩種力量在,所以他能信。「一現修淨福,稱所求故」,這個人在這世當中修清淨福,也就是行善不求果報,這叫淨福。行善不求果報,諸位想想看,這個人的心量就是《華嚴經》初講十種當機裡有一種叫大心凡夫。行善不求果報,這個心量大,這個人心清淨。一般世間人修善都講求果報,沒有果報就不幹了。所以諺語說「佛門好修福」,為什麼?捨一得萬報,你在佛門裡面供養一塊錢,回來的果報是一萬塊,真叫一本萬利,所以大家都願意到佛門修福。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佛門裡沒有妄語。今天這個世間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都是過去生中在佛門修福,他要不在佛門修福,他怎麼能得這麼大的富貴?我們說這些話現在人不相信,但是古人相信。現在人不相信,現在人也不肯修福,不肯在佛門裡修福,換句話說,往後他們的福報愈來愈縮水。譬如這一生當中發大財的人,過去生中修的。過去在佛門中修,現在不知道了,不曉得在佛門修,在世間做許多慈善事業,他也有果報,但是沒有佛門這麼大。你要是問什麼原因?佛門教你修清淨心,不求福報,差別在此地。不求福報,那心大,沒有邊際。
- Nov 06 Fri 2009 16:58
你是在戲台上表演
dof0039 你是在戲台上表演
放下,前面舉善財也是如此,初住菩薩也是一樣,初住菩薩他已經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已入如來智慧,諸佛如來的智慧他得到了,這是自性本具。你沒放下,你就不得其門而入;你要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你就入進去。如來智慧三道門,這要知道,這三門,三關,你得要破三關,自性智慧才現前。第一關就是執著,執著要放下,你就已入阿羅漢智慧,那不叫如來,阿羅漢智慧,第一關,六道沒有了,超越六道。而六道在半山,不是山頂,所以它不用須彌山表法 ,超越六道,六道裡面眾生比不上你,這要知道。再把分別放下,你已入菩薩智慧,那高一級,菩薩正等正覺。最後把妄想再放下,那就已入如來智慧,這就懂了,這很清楚的。所以我們哪個人沒有如來智慧?有,如來是自性,你有自性、你有本性,在大乘教裡面說法性、佛性,你統統都有,你都具足。法性、佛性、本性、自性是一個性,說出四個名詞,一個性。一個得了,四個全得到。沒有別的,佛就是教我們放下,教我們要捨。你明白這個道理,歡歡喜喜放下。
- Nov 06 Fri 2009 16:55
如來智慧三道門
dof0038 如來智慧三道門
放下,前面舉善財也是如此,初住菩薩也是一樣,初住菩薩他已經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已入如來智慧,諸佛如來的智慧他得到了,這是自性本具。你沒放下,你就不得其門而入;你要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你就入進去。如來智慧三道門,這要知道,這三門,三關,你得要破三關,自性智慧才現前。第一關就是執著,執著要放下,你就已入阿羅漢智慧,那不叫如來,阿羅漢智慧,第一關,六道沒有了,超越六道。而六道在半山,不是山頂,所以它不用須彌山表法 ,超越六道,六道裡面眾生比不上你,這要知道。再把分別放下,你已入菩薩智慧,那高一級,菩薩正等正覺。最後把妄想再放下,那就已入如來智慧,這就懂了,這很清楚的。所以我們哪個人沒有如來智慧?有,如來是自性,你有自性、你有本性,在大乘教裡面說法性、佛性,你統統都有,你都具足。法性、佛性、本性、自性是一個性,說出四個名詞,一個性。一個得了,四個全得到。沒有別的,佛就是教我們放下,教我們要捨。你明白這個道理,歡歡喜喜放下。
- Nov 05 Thu 2009 20:34
惡人行善也要讚歎
dof0037 惡人行善也要讚歎
下面末後這一段,長者舉個例子,說「善財童子於妙峰山,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同此位故」,這是五十三參。善財童子的老師是文殊菩薩,你看文殊菩薩對他的教誨,就是我剛才講的這個意思,順逆境界要隨緣,順逆境界要用真誠、恭敬心對待,你才能禁得起考驗。善知識,人人都是善知識,善人是善知識,惡人也是善知識。善人他的善處你跟他學習,惡人他的惡處你反省、檢點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惡人是提醒你,你心裡還有沒有惡念、還有沒有惡行,他示現一個樣子給你看。所以惡人也是善知識,要平等的恭敬,要平等的供養。只有讚歎,對於行善的讚歎,行不善的不讚歎,不批評,不讚歎、不批評;對於他行善的,惡人行善也要讚歎。
- Nov 05 Thu 2009 20:31
日夜不間斷在那裡禱告
dof0036 日夜不間斷在那裡禱告
所以,佛法在這個世間永遠不會毀滅,看到的人明白了,羨慕,造作罪業的人,他最後一定會後悔,那就是他一生沒有遇到過,一生沒有聽說過,沒有遇到過。這個事情在他身上發現,算是他自己真的他見到佛菩薩,讓他慢慢去想,讓他慢慢的回頭。但是業報依舊不能避免,所以佛菩薩生大慈悲心,憐憫心,他造作罪業是無知。現在這個世間,造業重的人太多了,東方人不相信傳統教育,認為那個東西是舊的,舊的應該淘汰,要接受新的,災難來了。西方人不相信宗教,不相信有神,相信科學,科學發達,把大自然的環境、生態平衡破壞了。
- Nov 05 Thu 2009 20:02
「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dof0035 「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我們在這個世間受許許多多的折磨、苦難,這些境界對於一個真正覺悟的人來講是好境界,為什麼?在境界裡頭磨鍊自己、成就自己。十二年前我離開台灣,我們的小道場「華藏視聽圖書館」,當初建立的時候產權是用館長私人的名義,她是非常護持,我們每個人對她都很放心,沒有一絲毫疑惑。她過世了,繼承權是她兒子,她兒子要收回這個財產,我們只好離開。當時有許多出家、在家的人不服,要爭這個財產,要上法庭打官司是可以爭到的,為什麼?這個道場是十方捐助的,是可以的,我制止了,我向每個人磕響頭,求他們把心靜下來,不可以這樣做法。為什麼?佛教我們,「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學佛的人還爭?是的,你能夠爭得這一點財產,那時候財產也不過是台灣錢五千萬而已,道沒有了,佛法的形象破壞了,這還得了!這兩個一比,道重要,財物是小事,我們就捨掉,我們也歡歡喜喜的離開。使我們想到,佛法在中國遭三次大難,三武一宗滅佛,古大德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有沒有人來反抗?沒有,為什麼沒有?都能遵守、秉承佛陀的教誨,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我們讓。
- Nov 05 Thu 2009 19:50
現在全世界禮沒有了
dof0034 現在全世界禮沒有了
所以佛的行願要記住,我們如何能達到如佛行願。諸佛行願,總的行願大家都知道,四弘誓願,第一個度眾生,要幫助一切眾生,沒有條件,全心全力的幫助他,第二個斷煩惱,第三個學法門,第四個成佛道。你怎麼幫助眾生?就是後面三條。我斷煩惱,幫助眾生的,眾生不知道斷,我斷給他看,他在旁邊看久了,覺悟了,這個好,我們要學習。他不願意學法門,我們在這裡學,我們天天在這裡學也是學給他看。成佛道,怎麼成佛道?念佛求生淨土就是成佛道。念念佛不離心,心不離佛,不必要任何形式,自己知道就行,用不著別人知道,你說你多快樂!這個生活自然法喜充滿,自然不亦悅乎。四弘誓願這四條,每一條裡面都具足普賢十願,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慢慢的趨向於圓滿。行門是佛行,佛行沒有別的,放下。我們要懂得「隨事世間」,事是奉事,世間當然最重要是指世間人,要懂得隨緣,奉事世間,這個世間是指十法界。以佛的大行大願對待世間一切眾生,「成長大悲」,大悲當然就有大慈。悲是什麼?拔苦,看眾生苦,你真心幫助他,這是佛菩薩的心。凡夫幫助他還有條件,沒有條件凡夫不幹,我的付出你有什麼回報?凡夫講回報,佛菩薩沒有。中國人講回報是最後的一個方法,最高的是道,道、德、仁、義、禮,前面四個不講回報,只講付出,沒有回報。行道的,佛行道,菩薩、阿羅漢行德,道德;天人行仁、行義,天行仁,人要行義,孟子所說的。最後一個是什麼?最後是禮,禮有往來,禮有回報,所謂禮尚往來。這是什麼?這到最後,所以禮要沒有了,天下大亂。你想想這個話對不對?現在全世界禮沒有了,所以天下大亂。
- Nov 05 Thu 2009 17:25
世界毀掉與你不相干
dof0033 世界毀掉與你不相干
這裡頭「亦無取捨」,無取捨就是佛法,有取捨就變成世間法,道理在此地。有取有捨出不了六道,為什麼?取捨是執著,沒有取捨就沒有執著,這樣才能夠真得受用。像這樣「任法調治習氣」,不但叫我們不要造業,連習氣都漸漸的淡薄。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任性,隨事用為就是隨緣,隨順法性,隨緣。放下分別執著,無取捨就是放下分別執著,這樣你才能調治習氣。「使稱理智」,與自性相應,與你的本性相應。你看本性,我們老祖宗講「本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二邊都沒有叫本善,就是佛家講的清淨心,本善 。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本善。迷失了自性才有染淨,迷得淺,這清淨,四聖法界;迷得深叫染,六道輪迴。染法裡面有善惡,淨法裡頭沒有善惡,你就曉得,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這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沒有取捨。六道裡面就有,你看捨惡取善,不就取捨了嗎?十惡我們捨掉,十善我們要取,你就有取捨。你修十善生三善道,你造十惡你生三惡道,就有善惡。在淨法界裡面,他們沒有惡,他們只有善,雖然有善,連善的念頭也沒有。不像我們六道裡面的人,做了善事很歡喜,四聖法界裡頭是純善 ,他不生歡喜 。不生歡喜是真歡喜,為什麼?他沒有苦,離苦得樂。法喜充滿不是一天到晚很歡喜那樣子,不是的,那是煩惱,那是七情五欲 ,所以我們連真正歡喜不懂。什麼叫真正歡喜?七情五欲沒有,喜怒哀樂沒有。佛常講五種受,苦樂憂喜都沒有了,這是真樂,這叫極樂世界 ,這裡頭的人沒有這個受,苦樂憂喜的受沒有。你要知道,樂、喜這是人很歡喜的,在佛法講樂跟喜叫壞苦。值得歡喜的事、值得快樂的境界沒有了,你不又感受苦了嗎?所以這種受都叫不正常的,不是正受,正受裡面沒有苦樂憂喜、沒有七情五欲,這叫三昧,叫正受。正受,四聖法界裡頭有,六道裡頭沒有。
- Oct 04 Sun 2009 15:33
如果一個社區的人都行善
dof0031 如果一個社區的人都行善
我們能相信佛的話,因為在佛家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照中國人的講法,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多年,就依中國的說法,往後佛的法運還有八千九百多年,世界末日還早。這些事情,在我初學佛的時候,我向章嘉大師請教過,大師很肯定的告訴我,末法時期,治亂興衰有起有伏,就是有上升也有下降,這個有。如果說到世界絕望,世界毀滅,這個不可能,這佛經上沒有。所以,大災難這是有可能,為什麼?看眾生。像最近這些年來,特別是最近這半個世紀,疏忽了聖賢的教誨,也就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誨,西方人捨棄了宗教的教學。社會上的大眾貪瞋痴慢疑直線上升,為了達到自己的欲望,不擇任何手段,這就是災難根本的原因。
- Oct 04 Sun 2009 15:10
我身心都要清淨
dof0030 我身心都要清淨
惠能大師是個很好的例子,沒有開悟的時候是樵夫,老實人,諸位要記住,老實人容易契入,不老實的,太難了。不老實你妄念多,我們世間人講你點子多,你花樣多,這很糟糕。這在佛法上說,你迷得嚴重,你的知見多,邪知邪見,你的染污嚴重,所以他就非常不容易契入,也就是他經聽不懂。我們要聽經,聽經怎樣能幫助我們聽懂,很快的聽懂,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這麼個願望,這個願望是好的。要怎樣才真正能聽懂?沒別的,放下,放下你就懂了。放下你的妄想、放下你的分別、放下你的執著,你就變成老實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不老實。老實人才能夠回歸到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成佛,轉凡成聖,轉凡成佛。
- Oct 04 Sun 2009 14:23
世界還沒有真正走入末日
dof0029 世界還沒有真正走入末日
觀心妙高,什麼人能觀心?大乘教上佛常講,八地菩薩,也就是說八地菩薩他才能夠見到阿賴耶的生滅,阿賴耶種子現行的生滅,也就是說我們現前森羅萬象生滅的真相,也就是好像他看到電影的底片了。我們沒有看到,我們看到銀幕上的影像;他看到底片,看到底片快速度在那裡旋轉,他看到這個相,八地菩薩。七地菩薩還不行,還見不到,七地菩薩叫遠行地,八地菩薩叫不動地。我們就曉得,真正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是什麼地位?八地菩薩。通常佛講經的時候,多半是講的別教,智者大師判教判藏通別圓,這是八地。在《華嚴》,《華嚴》是圓教,前面清涼大師說得很明白,《華嚴》是個特殊法門,不能用三乘來解釋。三乘就是大乘、中乘、小乘,中乘是辟支佛,小乘是聲聞,大乘是菩薩,不能用三乘來解釋。為什麼?別教講的,三乘裡面講的八地,在《華嚴》上講是什麼?第八住。實際上初住菩薩已經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就是成佛了,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不是相似佛。
- Oct 03 Sat 2009 08:11
希望每個國家領導人注意這個事情,來提倡叫山莊別墅,提倡素食
dof0028 希望每個國家領導人注意這個事情,來提倡叫山莊別墅,提倡素食
***承接取段上下文*** 像我們為老人,我們建一個老人公寓,我們名稱不叫老人公寓,我們叫山莊、叫別墅。老人公寓的方式,我跟諸位做過很多次報告,用現在旅館、酒店的方式來建造。這個酒店,譬如有五百個房間,我們這房間不是賣的,不是經營給旅客的,我們給念佛同修的。不是念佛同修我們不能讓他進來,進來的都是念佛人,用酒店的管理經營方式。經費是大家集資,五百個房間都可以賣,算成本計算下來一個房間多少錢。在我們想如果在中國國內,一個房間應該十幾萬人民幣,我想不會超過二十萬。這個裡面有大禮堂,大禮堂就是念佛堂,就是萬姓先祖紀念堂,天天到這裡面去念佛,裡面有講堂,講堂是講經。如果說是五百個房間,一個房間至少是一個人到兩個人,夫妻兩個,老夫妻兩個都住在一起。酒店的管理自己不要操心,每天有人來替你收拾房間。大餐廳,自助餐的方式,完全是素食。講經不中斷,念佛不中斷,這緣成熟了,這叫因緣。這個緣就太殊勝,你的善根、福德、因緣三個不足,都能用這個方法把它補足。你萬緣放下,什麼都不要操心了,一心念佛、聽經。喜歡聽《無量壽經》,那個講堂是專講《無量壽經》的,喜歡聽《阿彌陀經》,另外一個講堂是專門講《阿彌陀經》的,念佛堂是在一起。還有人不喜歡念佛,喜歡靜坐的,行,我們也可以開一個禪堂。禪堂是什麼?還是念阿彌陀佛,不出聲,默念,不要開口的,那就很安靜。喜歡什麼方式都行,都能夠給你面面都照顧到。喜歡看經的有閱覽室、有圖書館,就是寺廟的藏經樓,沒有其他的雜書,都是佛書。喜歡閱讀的、讀書的去讀佛經,喜歡聽經的去聽經,喜歡講經有小講堂分座講經,你學了之後你可以講給大家聽,把自己修學的心得與同參道友共同分享,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