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定要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
 
<<<下面說,「如十住中七八兩住,還修悲智」,我們在前面讀過,七住、八住,七住是不退住,前面李長者給我們說的,對治大慈大悲同行攝生不圓滿自在障,教他大慈大悲廣度眾生的大願圓滿。我們得想想,十住菩薩第七住,「眾生無邊誓願度」不圓滿,所以還要特別修不退心、不退願,讓大慈悲心圓滿,普度眾生的大願大行圓滿。用什麼方式來圓滿在十種智明裡面,善巧智明,就是善巧方便波羅蜜,讓自己的慈悲心圓滿,度眾生就是幫助眾生。可是要知道,眾生根性不相同,沒有善根的,幫他種善根就是圓滿,在現前這個階段,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已經有善根的提拔他,幫助他善根成長;善根已經成熟的,一定要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善根福德達到有一定的程度的,勸導他念佛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淨土,那就是圓滿,為什麼他圓證三不退。第七住的菩薩。
 
第八住的菩薩是童真住,他還有習氣,對治處纏同事世間餘習智不清淨的障礙,這個難,比不退住的更難。這是什麼這是清淨心是不是真的到了純度,叫純淨純善。還不達到純,為什麼有時候跟一切眾生相處,有起歡喜心,有這個念頭;有厭惡的念頭,這是不清淨。第八住的菩薩,無始無明的習氣已經破了七品,你就曉得這個習氣多難!當然不會像我們這樣有感覺的,我們是很嚴重的習氣,喜歡的事情他心裡真歡喜,不歡喜的,他心裡真討厭、真厭惡。七住、八住在表面上決定看不出來,你看他是一片慈悲,他還有那麼一點點習氣在,你就知道這個多難。怎麼辦歷事鍊心,所以他應化在十法界,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他應的時候幫助眾生,也是磨自己的習氣。磨沒有痕跡,如果有痕跡他就墮落,那他就嚴重了。痕跡是什麼是分別執著,他們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也決定沒有起心動念,你才知道那個微細到什麼程度,這說不出來的。真的像古人所講的,這個地方只可以意會不能言傳,講不出來,你得要細心去體會。他還有極其微弱的那種習氣在,粗的習氣在四聖法界裡面他就斷了。我們講四聖法界裡,阿羅漢斷執著,有執著的習氣;辟支佛斷執著的習氣,他有分別;菩薩斷分別,有分別的習氣;到佛,分別習氣斷掉,他還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斷掉,這才成佛,才是初住菩薩。所以,初住菩薩講的是只有無始無明的習氣,絕不帶分別執著的習氣。分別執著的習氣雖然在四聖法界斷了,還有殘餘,極其微弱的殘餘,要不然第七住他怎麼會有度眾生不自在第八童真住的菩薩為什麼跟一切和光同塵,他還有世間的餘習那是極其微細,所以他還不能講是純淨純善,純淨純善是自性,一點習氣都不帶的。
 >>>
佛給我們說這些話,讓我們能夠體會這些行相,對我們有好處,我們知道怎麼修。喜歡的人可不可以親近可以,親近應該什麼態度?不生貪戀,你要鍊這個功夫,這就叫什麼隨緣妙用。我在這個境界裡是把貪戀,也就是六度裡面講的慳貪,把這個習氣斷掉。你不在這個境界裡頭,你怎麼知道你的心這個煩惱淡了、煩惱輕了煩惱輕,智慧長!你要不跟那些討厭的人接觸,你怎麼知道你有討厭、你不喜歡你跟他們接觸,我不喜歡他,在這裡頭把那個不喜歡的習氣斷掉。所以菩薩修行,什麼境界他都接觸,五十三參不就是這種表演嗎所以我講五十三參,到最後我明白了,五十三參是現實的生活。從早到晚你看到這些一切人事物,有順心的、有不順心的,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就在這裡修行。喜歡裡頭不生貪戀,不喜歡的境界現前的時候不生瞋恚,我們現在先修這個。你說你沒有貪愛、沒有瞋恚,你怎麼知道境界裡頭一試驗就出來了。逐漸的在這裡面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無量壽經》經題好,真正修行就是修這個。
 >>>
我講菩提心,我就用清淨平等覺,上面加個真誠,下面加個慈悲,真正「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就是經論裡面所講的深心。《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所講的至誠心,至誠就是真誠,那是菩提心的體;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這個重要;大悲心是菩提心的他受用,就是你用什麼心待人。待人要大慈大悲,對待自己是清淨平等覺,叫深心。所以修自己就修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覺而不迷。只要你深心成就了,真誠心就現前,真誠心不必修,自然現前;說老實話,慈悲心也不要修,也自然現前,你只要把清淨平等覺修成功,真誠、慈悲自然現了,我們就在《華嚴》上真得受用了。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工作、待人接物,在這裡面曉得我每天在這裡鍊清淨心、鍊平等心,鍊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是大菩薩,你真正在修菩薩道,你走的是成佛之道。可是外頭人完全看不出來,你又沒有拜佛、又沒有念佛、又沒有誦經,人家表面上看你是博地凡夫,你跟別人沒有兩樣,骨子裡頭完全不相同。五十三參裡面那些佛菩薩給我們做出的示現,他就是這樣的。所以這個地方,長者給我們提「如十住中七八兩住,還修悲智」,七住不退住修大慈大悲,第八住童真住修般若波羅蜜,修智慧。
 >>>「九住中是法師位」,法王子住,九住是法師位。「十住中悲智圓滿,如是五位,行相相似故」,下面五位,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行相沒有兩樣,功夫有淺深不同,心地清淨平等的程度不一樣。行相相同就是日常生活是差不多的樣子,你看我們也穿衣吃飯,早晨起床,工作、待人接物,這是行相,行相相似。下面長者引善財童子,「如善財十住中善知識,一一智慧境界皆悉無極」。李長者把善財童子參訪的十住善知識,每個都提到,初住德雲比丘,二住海雲比丘,三住是妙住比丘,一開頭三位善知識都是出家人,這代表什麼代表超出世間,它有表法的意思在,尊重三寶。每位善友大智大悲,都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行,這個我們現在能體會得到,因為性德自然具足三種周遍。所以,學佛目標一定要清楚,我們為什麼學佛學佛我們要學什麼沒有別的,就是回歸自性,就是禪宗說的一句話,「明心見性」。無論是哪個宗派,無論是哪個法門,同一個目標,明心見性,同一個方向,念佛,念佛到最後還是明心見性,見性就圓滿了。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第二0三九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2009 的頭像
    amtb2009

    高科技智商健康醫療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Quotient Health Remedy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