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G文件-學佛修行 (45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接受磨鍊不拒絕順境來不拒絕
 >>>這個隨緣不是自己「我要想現」,不是的,眾生,眾生他想什麼,示現跟他想的是一樣的,這叫隨緣,不是攀緣。我剛才講,連五十三參都是隨緣,善友是老師介紹的。現身,無論現什麼身,決定是給眾生做好樣子,「威儀有則」,給眾生做最好的榜樣,不是給他做壞樣子,給他做好樣子。「柔和質直」,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現在這個社會我們看眾生的現相都粗暴無禮,讓人接觸到感到很不舒服,那菩薩所做的是什麼?柔和,處處表現和顏悅色,化解粗暴;現在人心虛偽,質直就是至誠,菩薩示現的是真誠心。末後一句「代眾生苦」,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代眾生受苦,做出典型給大家看。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大類德用的隨緣妙用德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三二卷)  2009/1/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32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孔老夫子沒有點子老實人
 >>>
所以老祖宗教給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開會沒用處,聯合國開會想解決問題,解決不了問題;教學,辦班教學就解決問題。我們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十幾次,不能解決問題,聯合國這個會議已經開了三十多年,世界愈開愈亂。我們在湯池小鎮做了個實驗,辦班教學做成功。這做給聯合國看的,不要再開會,好好辦班教學,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做得到,不是做不到。人民是很好教的,人性本善。孔老夫子一生做學問的態度,我學到了,《論語》裡頭最重要的兩句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是夫子一生做學問的態度,述而不作,就是他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孔老夫子沒有點子,老實人。他相信、他喜歡古人,古人大聖大賢,他們所作、所為、所說、所傳,都是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真實智慧。他沒有自私自利,他沒有名聞利養,他沒有貪瞋痴慢,自性裡流出來的真實智慧。我們不行,我們起心動念都想著自己的利益,夾雜著髒東西,夾雜著種種不善。所以想出再好的點子,都有嚴重的副作用,道理在此地。「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那就是大道理,不能不遵守,遵守,你這一生才真正能夠過著幸福美滿,人生最高的享受。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大類德用的隨緣妙用德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三二卷)  2009/1/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32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唵嘛呢叭咪吽壓下去了
 >>>我初學佛親近的老師是密宗的上師,章嘉活佛,密宗持咒,他教我一句咒語,叫我常念,「唵嘛呢叭咪吽」。我年輕,那一年我二十六歲,我很執著,我向老師請教這句咒語什麼意思我為什麼要念它老師告訴我,這叫六字大明咒,觀世音菩薩傳的。在密宗裡頭這一句咒語跟我們淨土宗的阿彌陀佛幾乎分量相等,我們淨宗完全念阿彌陀佛,他們完全念唵嘛呢叭咪吽。唵是身體,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就是心,這是外國的文法,是古印度的文法,身、蓮花、保持、意,我們中國人的文法講的一定是:保持身心(意是心)像蓮花一樣,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就是清淨不染,也就是清淨平等覺。老師把這個咒語講解給我聽,我才感到原來咒語裡面就像我們中國人講的格言一樣,這個意思多好!這一句咒語確實它的力量跟阿彌陀佛相等。你看我們在境界裡頭,起了貪瞋痴慢,唵嘛呢叭咪吽,壓下去了;我們在逆境裡面生煩惱,起了怨恨,發脾氣,唵嘛呢叭咪吽,壓下去了。所以佛法無論是哪一個法門,效果都是相同的,唵嘛呢叭咪吽得觀世音菩薩加持,南無阿彌陀佛是得阿彌陀佛加持,觀音菩薩也在西方極樂世界,你想想來生到哪裡去都到極樂世界去,顯密不二,顯密圓融,不能隨便批評,都是無上大法。所以世尊在《般若經》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就明白了。不但佛教裡面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再一推廣,推廣到全世界每一個宗教,你去看他們的經典,你去看他們修行的方法,只要是真修、正修,效果都是一樣的,都是修性不二,全性成修,全修在性,無量法門裡面,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漏掉的。如果你要不相信,你細細去讀「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會豁然大悟。我講的話沒錯,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在法門無量誓願學裡頭,為什麼要回歸到第一句,「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無量無邊法門都是從心裡頭流出來的,所以無量無邊的法門最後還歸到自性,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對一切法門要尊敬,對一切眾生要尊敬,尊敬到什麼程度像如來,如來看一切眾生都是如來,所以他不會有貢高我慢。自己表現自己表現謙虛、恭敬,謙敬,這是性德流露。對一切眾生恭敬,對一切法門讚歎。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立刻回光返照我迷了
 >>>
這一句的提示太重要,「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們從哪裡下手從一視同仁。我們對待所有一切眾生,有情的眾生、無情的眾生;換句話說,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平等看待,要跟對待自己一樣,自他不二。套這個話來說,自外無他,他外無自,心外無境,境外無心,我們常常這樣念,把我們的清淨心念出來,把我們的平等覺念出來,這個功夫念佛往生西方淨土,四土生哪一土給諸位說,生實報莊嚴土,不是生在凡聖同居土,也不是生在方便有餘土。別人分人我,我不再分人我,這境界提升了。如果我在境界裡頭還分人我,人分人我,我也分人我,自己要覺悟,我們的境界沒有提升,還是凡夫,還是在這裡搞煩惱習氣,你的功行沒有進步,學佛學一輩子原地踏步,這個不能不知道。學了幾十年佛,依舊是迷而不覺,這個我們自己要承認。有沒有我有我。有我是凡夫,有我是六道輪迴。阿羅漢就無我,他就不再輪迴,但是他在四聖法界。無我,那不是叫無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是我,我是什麼我心,我心生萬法,萬法是我心,有沒有聽懂我心現萬法,萬法是我現,這個我就是大涅槃裡面所講的常樂我淨,真我,這不是假的。真我具八種自在,我們下面會講到。學大乘,學《華嚴》,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時時刻刻提起觀照。小心什麼小心迷了,我們一念心起了人我,人我對立馬上就迷了自己立刻回光返照我迷了我怎麼又糊塗了。不要怪別人,怪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真懺悔,懺除業障。如果跟人有對立的念頭、有矛盾的念頭、有衝突的念頭,這個念頭才生,你就把這兩句話念念,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外無境,境外無心,你念念的時候你就覺悟了,你心就平息,這叫修行。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把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做法修正過來,你真正覺悟,你念念關懷一切還沒覺悟的眾生,這是菩薩。念念關懷他,念念幫助他覺悟,而不是幫助他迷惑,學佛跟佛學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住偏重在直心信解行證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一卷)  2009/11/13     檔名:12-17-2061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言語造作全都落在十惡上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學求道關鍵都在誠敬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果後因清淨平等覺
 >>>我們今天學佛學什麼?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了,學了這麼久,《無量壽經》經題上一句話就全都講完了,「清淨平等覺」。學佛學什麼學清淨心,學平等心,學覺而不迷。果然學到了,你得的果報是大乘,大乘是智慧,就是一心大智,無量壽是相好,自受用,莊嚴是他受用,是幫助眾生的。你看這個經題上,「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果,後面因是「清淨平等覺」,這是經題,我們修因、所希望得到的果報,全在經題上。這是總的綱領、總的原則,我們只要抓住,你決定不會走錯路。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是真的,不是假的,冤親債主、妖魔鬼怪來障礙你、來擾亂你,如果你的方向、目標、路子純正,什麼樣的妖魔鬼怪都不能擾亂你,冤親債主也沒有辦法動你一分。要堅定信心,一門深入,修行沒有別的,就是修一心。什麼叫一心?清淨平等覺就是一心。而這三樣你只要修一樣,一個得到全都得到,我就修清淨心,清淨心得到,平等就得到,覺也得到;我修平等心,平等得到,清淨就得到,覺也得到,一而三,三而一。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要你恢復一心是你的真心
 >>>下面長者引用經來作證明,這是用《華嚴經》裡面的經文,「一切虛空猶可量,諸佛說法不可量」,這兩句話是《華嚴經》上的,說明佛的智慧。佛的智慧,你聽到這句話你一定要明瞭,不是說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毘盧遮那佛的智慧、阿彌陀佛的智慧,不是這個意思,是一切眾生自心本有的智慧。佛有,你也有,他也有,我也有,平等平等,無有高下,只要你恢復一心,一心是你的真心,三心二意是你的妄心;妄心大家不一樣,真心大家是一樣的,真心本具的大智、大德、大能是相同的、是平等的。所以諸佛菩薩對待一切眾生決定不敢輕慢,像普賢菩薩一樣,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肯定為大家做表率。對待別人就這三樁事,做得圓圓滿滿,對自己也給大家做個示範,懺除業障。自己,佛菩薩業障沒有了,還要懺除嗎是,要懺除,做樣子給別人看,給那些業障深重的人看,讓我們看到佛、菩薩都懺除業障,何況我們,我們更要懺除。這是他的慈悲,他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做得非常像,做得很逼真,一點破綻你都看不出來,佛菩薩示現到這個世間,就像舞台表演一樣,他表演得太逼真,來幫助我們、啟發我們、誘導我們,用意在此地,說的話都是真的。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曲禮曰,毋不敬」一切恭敬
 >>>佛很慈悲,對我們這些凡夫來講,佛是教菩薩,我們沾光,教菩薩首先要斷三重障。三重障第一個是傲慢第二個是嫉妒第三個是貪欲。這個東西不能不放下,你要不放下,不但不能證果,實在講,佛菩薩幫助你,給你講經說法,你聽不懂。那就是什麼你聽,聽了很長的時間,不開悟,什麼原因你有這三個障。這不是佛菩薩不慈悲,你自己本身有障礙,必須把這個障礙放下。怎麼放下破傲慢就學謙虛,這有方法。你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頭一個教你什麼禮敬諸佛。世間法,我們讀《禮記》,這儒家的,《禮記》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一切恭敬,從這裡入門。所以童蒙教學,你看看《弟子規》裡,都是教敬,從這裡開始。學著敬父母,然後你就懂得敬老師,再懂得敬一切人,不但是對長輩要恭敬,平輩、晚輩都要恭敬;不但對人要恭敬,對一切萬物統統都要恭敬。這是什麼除傲慢的障礙。不能說我沒有傲慢,說「我沒有傲慢」就是傲慢。傲慢從哪裡來的佛跟我們說叫俱生煩惱,有了我,傲慢就帶來了。我們學佛學到這個地方可以算是相當清楚了,我從哪裡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一念不覺,《還源觀》裡講就出現兩種作用,從一體起二用。這一念不覺我們講起心動念,一起心,第一個作用出來,宇宙現前,動念,動念我就出來了,所以我跟宇宙是同時出現。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佛家講心現識變,識就是起心動念,最細的,粗的是分別執著,這都是識。起心動念是阿賴耶,分別是意識,執著是末那,第七識。佛給我們講,第七識裡面精神現象出現,有我見,我見就是有我執,執著有我。那時候雖然沒有身體,一有執著,執著是我,就是我們的自性變成一個靈體,現在人講的靈魂,就這麼來的。執著沒有了,靈魂就沒有了,靈魂沒有,變成什麼靈魂沒有,變成自性。一有這個執著,靈魂就變成我,你就執著這個東西,它沒有的,你執著它,我就會現行,一切法從心想生。有了這個東西,就有我愛,我愛是什麼東西根本煩惱裡面的貪,貪愛;有我慢,慢就是瞋恚;我痴。我們講貪瞋痴三毒煩惱,什麼時候有的最初那一念跟著就起來了。你看,我見、我愛、我慢、我痴,這叫四大煩惱常相隨,怎麼能沒有我慢!所以,佛首先教我們修敬。世出世間的大學問,根本就是自卑而尊人。儒家的禮,什麼叫禮簡單的講,禮就是自卑尊人,自己謙卑,尊重別人,有禮,這是禮的精神。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只為智體無性無依不能自了
 >>>天賦高的,根利的,大概每天可以背六、七百字,能背這麼多,中等天賦的大概是四、五百字,下根的人大概是二、三百字,所以他就不一樣,每個人進度不相同。標準是在哪裡標準是教他念十遍,十遍就能背誦,以這個為標準。老師教你,譬如教你念五百字,十遍背不下來,那就減,四百字,四百字背不下來,背三百字,他是這樣教法。所以一個老師教,在一個教室裡面,每個人進度不一樣,學得很踏實。十遍能背下來,這就是他的標準、他的能力,那就教他、督促他背一百遍,這是一般的。如果記性差一點的學生,加一倍,他要背二百遍。到第二天上課,就是昨天上的課背一遍,接著再教底下的文字。從前這個方法在中國用了幾千年,很有效果,跟現在學校講課程進度真的不一樣。人的稟性天賦確實是不平等的,是不齊的,如果把他排在一定的程度上,程度差的人學得很吃力,程度好的人感到太輕鬆;總不如過去那種方法有效果,它是根據每個人的天分,而不是有個標準的進度,不是的。這都讓我們在這麼長的時間細心去觀察、體驗,從前這個教學合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所以要學東西,例如學經書,沒有別的祕訣,就是讀。你要學一部經,你在這部經上首先你念上一千遍,一千遍熟透了。念的時候不要求解,這是什麼意思,不要去想這些,就是念,這叫求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一千遍念下來之後再求解,那個解是後得智,看看古大德的註解,你看了之後你能夠領悟。天分好的,能在古人註解裡悟出更深的道理,為什麼你心是清淨的,千遍念下來心定了,定生慧,慧能夠觸類旁通。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二八卷)  2009/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28請上網看全文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輔仁大學開一門課普賢菩薩行願品
 >>>底下說,「何以故」,這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為從法界,及根本不動智上,為信進悟入故,法合如然故」,這把緣故說出來了,為什麼一悟一切悟。實際上,賢首大師在《還源觀》前面三條講清楚了,講得很透徹。為從法界,法界是從相上講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全宇宙;在佛法的名詞上說,遍法界虛空界。遍法界虛空界是從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從相上,就是法相;及根本不動智,這句講的法性,法相是所現,法性是能現。在佛法裡面說,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跟哲學不一樣,哲學能現、所現不是一,佛法能現、所現是一不是二。佛法裡頭沒有二,所以叫「不二法門」,二就不是佛法,不二就是佛法。所以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這個事實真相,諸法實相是為信進悟入故,這是講次第,你看有信、有進、有悟、有入,悟是解悟,入是證悟。也就是《華嚴經》上清涼大師所講的這四個次第,信解行證,跟此地的四個字,信,悟就是解,入就是行、就是證。信的是什麼解的是什麼行的是什麼證的是什麼就是法相跟法性。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部經真的通了所有經典都通
 >>>
底下這一句,這一句就是說明出生無盡,就是講三遍。時,真的是一時。我們看佛的經典,「如是我聞,一時」,一時是真的。一時是什麼時候一時就是當下這一時,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佛講《華嚴經》在哪裡就在這一時,這個一念、一時。一時就是無量劫,無量劫就是一時,念劫圓融;念這個時間太短,劫的時間太長,念劫圓融。這都是跟你講真話,真話所謂不思議境界,你不能想、你不能說,你只能體會,你會體會得到。常常做這種體會,而裡頭又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那就錯了。常常有這個體會,沒有分別執著,這叫什麼這就是宗門裡面講的疑情,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叫疑情。有這個體會,沒有分別執著,到一定的功夫成熟就有悟處。所以不能沒有疑情,沒有疑情就不會開悟,那叫墮在無明裡頭。墮在無明裡頭,有定沒有慧,那個定也了不起,也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果報在哪裡果報在四禪的無想天,他是什麼都不想。為什麼不開悟沒有疑情,這個我們要懂得。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法從哪裡來的生命自心所現
 ...>>>佛為什麼說三乘下面說,「以自心根本無明分別之種,便成不動智佛。以法界體用,以為信進悟入之門」。世出世間一切法不離自心,《華嚴經》上佛說,宇宙從哪裡來的,萬法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自心所現,唯識所變。變化無窮是識在起作用,識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第八識,分別是第六識,執著是第七識。法相宗裡面說八個識每個識都有妄想分別執著,為什麼單單說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這是從它作用多分上來說,功能上來講。第六意識雖然有妄想分別執著,它是分別最嚴重,分別的力量最強,所以說它做分別,它有妄想分別執著。末那識也三個都有,它執著的能力最強,說它為執著。阿賴耶是妄想,分別執著很薄弱,能力最強的是妄想。從它功能起作用的這一方面來說,都離不開自心,自心就是本性。自心起這種作用是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就是妄想。這句話說得好,以自心根本無明分別之種,種是種子,這是根,便成不動智佛,根本無明的種就是真如自性。妄依真起,依真起妄,沒有真,妄從哪來妄不離真,真不離妄,真跟妄沒有妨礙,真不礙妄起,因為它是虛妄的,妄不礙真性。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等於拿一塊黃金去買一塊糖吃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二七卷)  2009/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27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諺語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一行之中,十十無盡法門」。這一行,如果是心,就是一念,這是心的行為,口是言語,身體是動作,身口意三業的行為。縱然是極其微細的行為,我們凡夫粗心大意,我說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極其微細的那個行為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有習氣,不知不覺,其實他有行為。心地清淨的人,有定功的人,定功愈深我們講心愈細,定功愈淺的人他心愈粗,沒有定功的人心浮氣躁。所以細行,佛給我們講,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人家一條一條說出來,真的不是假的,真說出來八萬四千。我們知道,八萬四千還是歸納來講的,為什麼如果展開來講,確實此地所講十十無盡法門,這才是真話,沒有邊際,沒有數量。中國諺語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用這個話的意思來說,極其微細的一個細念、一個細行,普周法界。你想想,我們今天能相信,為什麼普周法界是一體,你在這一體當中,哪有不相應的道理像一個圓球,我們用個很細的針刺一下,它的影響是不是整個全體從外表到內心,絕對不是局部。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輪迴養成了習氣這個非常濃厚
 >>>「一行之中,一時之內,無前後際」,就是那一念,永遠就是這一念。一念之前有沒有一念有,那一念過去了。一念之後還有沒有一念未來還有一念。只要你不要去理會它,你的常住真心就現前。我們的麻煩就麻煩在此地,我們要追究。這個追究,無始劫以來迷在六道輪迴養成了習氣這個習氣非常濃厚,總是要追問:什麼原因為什麼我想也正是因為這麼一個現象,佛才說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疑,所以把疑列入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六個,貪瞋痴慢,下頭就是疑,這個疑障礙你見性,障礙你證果。你要問:無明幾時有的為什麼會有無明如果六祖惠能大師當時要有這個疑問,五祖的衣缽就不會傳給他,我們想想對不對五祖衣缽為什麼會傳給他他沒有疑問,沒有疑問當下就見性,說出他的境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現在我們被染污了,我們都會問:什麼原因染污為什麼會染污幾時染污的這個染污用什麼方法把它去掉對治,前面講對治。要不要對治不需要,只要一下放下,什麼事都沒有。為什麼我還要問:為什麼沒有了?因為那是虛妄的,那是夢幻泡影,你執著它幹什麼你要追問它幹什麼它如果真有其事,你追問是可以的,根本沒有。我們能破這一關,開悟修行證果就不難,這一關不能突破,難!不但開悟沒指望,證果沒指望,甚至連往生極樂世界都沒有把握。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