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F文件-世界教育 (4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聯合國也都發出信息災難很多
 
>>>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苦,譬如現在金融風暴,大家在經濟上感受到苦難來了,苦從哪來的也有同學告訴我,世界上有幾個所謂鉅富,擁有億萬財富的人,這個金融風暴來了,他受不了,自殺了,聽說有好多個自殺。他們所擁有的財富不是普通人能夠相比的,他為什麼要自殺原因在哪裡科學家告訴我們,甚至於聯合國也都發出信息,世界上這些災難聽說還很多,金融危機接著聽說有糧食危機、有能源危機,地球溫度不斷的上升會造成許多的危機。南北極跟一些高山上的積雪,估計十年到三十年之內統統溶化掉,高山積雪是許多大的河流的源頭,這些河水估計養活二十億人,如果這個水源斷絕,這些河都枯乾,這二十億人怎麼生活?佔世界上人口三分之一。這個問題經過聯合國跟科學家提出報告,都是有數據證明,如果得不到環境的改善,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別是母親嬰兒自己也很苦
 >>>下面說十種,第一種,「知眾生業報智明:謂菩薩以善巧智明,了達一切眾生造諸惡業而受苦報,是名知眾生業報智明」。佛說這些事情,實在講,在一切大小乘經論裡講得太多了。眾生為什麼受這麼多苦?我們細心去觀察這個世界,哪個眾生他享樂不受苦?大概一個都找不到,所以佛說三界統苦。歸納起來說,這個世間一切眾生有八苦,就是八大類的苦,前面四種是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避免的,生老病死誰能夠避免!生很苦,父母很苦,特別是母親,嬰兒自己也很苦,佛在經典上的形容如同親歷其境,我們讀了之後不能不佩服。釋迦牟尼佛怎麼知道的?我們自己生的苦都忘得一乾二淨,他怎麼還那麼清楚,他都能說得出來?坐胎時候受的苦,把這個胎比喻作監獄、地獄,叫胎獄,十個月坐胎就像在地獄裡受罪一樣。地獄裡我們曉得所謂是度日如年,我們人間看起來他是坐胎十個月,他自己感受的時間太長了,這是生苦。生之後免不了慢慢的會衰老、會生病、會死亡。死亡苦,你靈魂脫離身體那時候離開的那種痛苦,佛在經上形容猶如生龜脫殼,像活的烏龜,你把牠的殼拔下來,人靈魂離開身體就像那樣的痛苦。經過這麼大的痛苦,所以許多事情就忘記了,記憶失掉了。這種情形我們能夠理解,有很多聰明的兒童生一場大病之後,他的聰明、記憶能力大幅度的衰退,這種情形我們常常看到。當然這多半還是生理上的障礙影響到心理。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長壽先要求得身心和諧
 >>>
所以多少年來我常常勸自己,也勸勉我們同學,我們參加國際和平會議,也是拿這個原理來勸勉大家。我們從事和平工作的人,首先要把內心深處對一切人的對立、對一切事的對立、對一切萬物的對立放下,沒有對立。沒有對立,頭一個得的好處,自己身心和諧,用個俗話說,健康長壽。中國的《易經》不是講別的,就是講健康長壽,健康長壽先要求得身心和諧,然後我們能夠跟萬物和諧、跟宇宙和諧,終極的目標是天人合一。跟大乘佛法講得很像,沒有大乘佛法講得那麼詳細、講得那麼深刻,學了大乘佛法再去看《易經》就很容易懂,一點都不難,養生之道。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到不順境還是發脾氣
 
>>>可是我們迷得太久,迷得太深,妄念真多,我們自己知道,也很痛苦,除不掉。佛家有妙法,這個妙法是八萬四千法門。哪一門適合我的狀況諸佛如來、祖師菩薩為我們指出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閻浮提洲的眾生,就是指我們這個地球,最適合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真好,不管什麼念頭,念頭一起,阿彌陀佛。我遇到順境,貪愛的心一動,阿彌陀佛,歸到阿彌陀佛去,妄念打掉了;不順心,想發脾氣,阿彌陀佛,瞋恚伏住,放下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救了你。阿彌陀佛在什麼時候念在你起心動念的時候念,管用,那就叫覺。古大德講「不怕念起」,念是什麼七情五欲,不是那個微細的念頭,微細念頭八地才曉得,七地以前都不知道。所以一般經論上講念頭不是那個念頭,是我們現在起貪瞋痴慢、七情五欲,起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才起,阿彌陀佛,這叫會念佛,這叫做念佛功夫得力。那個不會念佛,功夫不得力的,雖是個念佛人,平常念珠拿在手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遇到順境還是貪戀,遇到不順境還是發脾氣,不會念佛。不會念佛的,他念佛是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這個佛號壓不住煩惱,佛號能夠壓住煩惱就叫做功夫成片,這是往生基本的條件。所以學佛人真想往生,念念提起佛號,放下七情五欲,你有這樣的功夫,有這樣的本事,你是極樂世界的人。與這個性修不二相應不相應相應。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我們用它來把七情五欲這些雜念伏住,那叫修,這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全性成修,就是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性德,念念是阿彌陀佛,其他念頭出不來,都被控制,都被壓下去,那叫修德。你能把煩惱習氣統統控制住,統統石頭壓草一樣把它壓下去,沒斷,煩惱沒斷,控制住了,壓是控制住,這是修德。修德跟性德是一,性德是阿彌陀佛,現在也用阿彌陀佛來壓,修性不二,全性成修,全修在性。你看看,這性德是清淨平等覺,與這個相不相應妙極了。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要學佛一定還要走老路子
   >>>佛教是像法時候傳到中國來的,佛滅度之後一千年,在中國已經傳了兩千年。中國歷史上記載得很清楚,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漢明帝派特使迎請過來的,這是歷史上一樁大事。所以前面這一千年,二乘、三乘;後面這一千年,又要加上四乘跟五乘;現在要沒有人乘,怎麼能得度?這些道理,我們在此地不耽誤時間不再細說,前面說得很多!佛教在中國所以能夠生根,能夠茁壯,開花結果,得力於中國古聖先賢重視教育。人天這兩乘早就具足,佛法沒到中國來就具足了,所以佛法一來,它正好接上。後代的祖師大德提倡五乘,那你就曉得,我們中國傳統的人天教學逐漸衰弱了。現在要學佛一定還要走老路子,離開老的路子走不通!這個不能不知道,還是要走老路子。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心危機用什麼方法幫助他
 
>>>我們在這個世間幫助人斷惡修善的,有時候我們也表示堅持,可是心裡頭心裡頭不能有,這要學菩薩,外表是隨緣,完全是利益眾生,而不是為自己。為自己為自己什麼都不堅持,什麼都隨和,但是為社會的利益,為大眾的利益,為國家的利益,為世界人民的利益,這個要堅持,這不可以馬虎的,個人的名聞利養無所謂,可以完全放棄,要懂得這個道理。這是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教化眾生的一個原則,我們要懂得、要學習。所以講到成見,有些事要堅持,有些可以不要。像最近我們看到整個社會的動亂,大家都想求安定,都希望能夠化解衝突,能夠恢復安定和平,我們也希望,這個事情要不要堅持這個事情要堅持,這絕對不是我個人事情。用什麼方法才能達到只有用古聖先賢的倫理、道德、因果的教學才能達到。所以我參加很多國際會議,都是討論這個主題,我們把中國五千年來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傳統文化的智慧、傳統文化的方法、傳統文化的理念、傳統文化的效果,提出大會裡面報告,大家聽了耳目一新,從來沒聽說過,都歡喜讚歎,但是沒有信心。會後我們在一起吃飯、聊天,很多人問我,他說: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做不到!這才叫真正的危機,比金融危機厲害,金融算不了危機,信心危機!用什麼方法幫助他生起信心、堅定信心只有做出樣子來給他看,所以這是逼著我不能不做。我們在中國安徽湯池小鎮做示範,沒想到做成功了,快速的做成功。這個試驗做成功了,我們在聯合國講話聲音就大了,告訴大家這不是理想,可以做得到,不相信你去看。到湯池小鎮來參觀考察的人很多,許許多多外國朋友都來看,看了之後相信了,這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幫助大家建立信心。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確實過的是幸福美滿的生活
 >>>過去中國幾千年,雖然是在帝制的時代,中國這個帝制跟外國不一樣,中國帝制,帝王以前他只抓住政治、立法、司法,這三個他抓得很緊。教育呢教育是獨立的,帝王沒有控制教育。所以在古時候每個家族有家學,家學辦得很出色的,這個國家政府不干涉你的。還有一個就是監察,對政府官員的監察,這個皇上沒抓。所以每個朝代有御史大夫,有這些監察的官員,連皇帝有過失他們也見證,不敢說是控訴,但是他們也有批評,可是許多帝王也都能接受,也能夠改過自新,這很可愛的。我們真正讀中國的歷史,就明白、就曉得中國歷代帝王是很可愛,而且他們從小是受過很好的教育。末代帝王會亡國,那就是欲愛太嚴重,把祖宗的、老師的教誨統統忘掉,才遭遇到國破家亡,改朝換代的命運。所以在中國這個社會,五千年來長治久安,人民確實過的是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可以從中國許多文人作品裡面看到,農家樂這是平民生活,安居樂業。尤其是接受聖賢教誨,普遍的對欲望都能節制、都能夠遵守。聖賢人教導我們叫中庸之道,欲望有,但不能太過分,有個節度。所以在中國歷代,不像現代西方人有這種大富、豪富,中國沒有,沒有出現這個。為什麼因為他的欲望有節制。誰節制他他自己節制,自動自發的。這是受到聖賢教育,他懂得自動自發,所以沒有出現像現在這樣的巨富,富可敵國,沒有,中國沒有。而且中國人注意下一代,把下一代看得非常重,可以說多半的精神用在培養底下一代,這個家族世世代代都有傳人。要是沒有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怎麼能成就?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是你出生的時候就帶來的
 >>>我們再看下文,「法界無性,無生為一生,非延促生故。為法界體,無情量延促長短去來今故,諸有信者,應如是知」。這幾句話非常重要,都是給我們講事實真相,而我們凡夫往往把它錯看了,錯解它的意思。法界到底有沒有性佛說了,法性,為什麼現在講無性怕你執著有個法性,你執著有個法性就錯了。這個名詞是假名,連道家都說「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不能執著,一執著就錯了。如果佛說法界無性,你執著是無性也錯了;說法界真性,你執著個真性又錯了。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初學,要用什麼心態去聽經聞法他提三點,第一個不要執著言說相,言說是假的。我們讀經,文字是言說的符號,不能執著言說相;換句話說,就不能執著文字相,執著文字相錯了,你死在字裡行間,你怎麼能懂得它的真實義!所以會聽,要聽弦外之音,話裡頭有話,那你才真正能聽懂;看經要看文字以外的真東西,那你就會看。東西不在文字裡頭,也不在言說裡頭,但是言說跟文字可以啟發你、幫助你、引導你悟入,它是個工具,它不是目的。第二不能執著名字相,這個名字相是名詞術語,法界是名詞,性是名詞,無生是名詞,這些名詞你都要體會它裡面的意義,不可以執著名詞。因為任何現象裡頭,它本來沒有名字,名字是人給它起的,方便我們交換意見,它確實沒有名字。我們人跟人往來,哪個人有什麼姓名姓名是你後來加的,不是你出生的時候就帶來的,沒有。所以這些是假相,你要了解事實真相,你先要認識假的,認識假的然後你才能真正把真的找到。無生為一生,非延促生故。延是延長,壽命長的人,促是壽命短的人,與這個不相干。真正的真實相是一念,一念裡面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它沒有延促,沒有生滅,所以佛家講不生不滅。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蒙教學教小學生修定小孩心浮動
 >>>我這個年齡,小時候上學偶爾聽到老師在談話,老師跟老師在談話,偶爾會聽到他們在討論,某個同學有悟性,某個學生悟性很高,某個學生沒有悟性,我們常常聽到這些話。那時候年紀小,也不懂得什麼意思,現在想想有道理。有悟性的人喜歡靜,悟性差一點的人好動。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童蒙教學,他就教小學生修定,小孩心是動的,浮動的,他要學規矩,學得像個小大人一樣。現在一般從事於教育的,對這種教學法他有批評,他反對,認為兒童活潑天真,應當要讓他充分時間去遊戲。中國不是的,因為兒童時期,在人生階段裡面講,這個階段記憶力最殊勝。所以中國以前教學,就在這個階段把他一生當中應該要記得的東西統統就背過,一生不會忘記,不能讓他天天去玩,把這個機緣錯過了。年歲稍微大了一點,理解的能力強了,記性衰了,小時候不好好的念書,去背書,十六、七歲以後就不容易。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字經》一開端 人之初,性本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五卷)  2009/11/28     檔名:12-17-2075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同種族、
不同文化不同信仰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文化在 就能做一個轉機
 >>>真正要把這些事實真相講透徹、講明白,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一般人來,那是經典上所說的,是來酬償業報。你過去生中行善,你到這個世間來享福,你過去生中造惡業,你到世間來受苦、來受難,就這麼回事情。所以佛說「人生酬業」,一句話就答覆了,這些人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酬業的,業是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的。大聖大賢、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他來做什麼?他來教化眾生,來成就眾生。根熟的眾生幫助他作佛去,念佛往生的都是根熟眾生,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去成佛,這是無比殊勝的大事;沒成熟的幫助他善根增長,他已經有善根,沒熟,幫助他成長,提升他;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覺悟的人他到世間是幹這個,這就是俗話所說的乘願再來,是來幫助苦難眾生的、是來傳法的,無論是什麼身分,各行各業裡都有,也就是他示現的是個好的樣子。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快樂的是幹我這個行業
  >>>底下一首偈接著講,講得就更好,他說「不求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你要求這個東西你就有煩惱,你喜樂就得不到。五欲得到,財色名食睡得到不是很歡喜嗎那個歡喜裡頭有情執,那不是真歡喜,那個歡喜裡頭不乾淨,有染污,五欲丟掉你又苦惱了。那個歡喜是苦樂之樂,是相對的,法喜充滿這個喜它不是相對的,因為它不是外面求來的,從內心裡頭你自性裡面的歡喜,我們自性原來就是歡喜的。所以,愛心出自於自性,它不是對立的。世間人苦樂是對立的,苦樂是對立的,那個樂也不是真樂,這個道理要懂得。「王位」,王位很苦。我在澳洲見到總理,忙得不得了,他告訴我,晚上睡覺只能睡五個小時。跟我見面泡了一大杯濃咖啡,他告訴我這個提精神,沒有這個不行。我跟他說了一句開玩笑的話,我說在現在這個社會各行各業裡頭,最辛苦的就是幹你這個行業,王位。你每天開多少會頭腦有多少事情我說在這個社會裡頭,最快樂的是幹我這個行業,沒事,萬緣都放下了,沒事。那個事情太多了,光是每天見客,每天跟人握手,很累。你要是想通了、看清楚了,你會幹這個事情嗎送我我也不幹,求我我也不幹,太苦了!代眾生苦,我是發了這個願,那個苦太苦了,太辛苦,不能幹。有人去競選、去幹的話,我很佩服他,他這個勇氣很了不起,我沒這個勇氣,這講真的。「富饒」,擁有財富好不好億萬財產也可憐,我也見過。我在香港,香港首富李嘉誠,我跟他見面聊了五十分鐘,富而不樂,每天不吃安眠藥不能睡覺你說多痛苦。所以佛聰明,釋迦牟尼佛聰明絕頂,他有王位他不要,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他父親的王位。你看五欲、王位、豐饒他統統具足,大聰明人,做榜樣給我們看,捨得乾乾淨淨,日中一食,三衣一缽,過這種最簡單的生活,快樂無比。那不是糊塗人幹的,這個諸位要知道,是世間第一等聰明人他所選擇的生活方式,給我們後世人做榜樣。你有這些東西你心裡就有牽掛,你很不容易放下;你把這些東西統統都不追求,不要這些東西,你就很容易放下。放下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六道可不好出,永遠不再搞生死輪迴,這是多麼大的福氣,多麼有意義的成就。「自樂」是小乘,這不是講別的,世間人哪有自樂,世間天人也沒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都沒有,阿羅漢、辟支佛他得自樂。但是他不主動去幫助眾生,眾生求到他,他也很慈悲,他會教你,你不去找他他不來找你。不像菩薩,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眾生有苦難,不找他,他來找你,找你幫助你,這是菩薩。後面「大名稱」,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高官顯爵,王位是國王,大名稱是大臣,佛教我們這個東西都不可以有。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54 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年輕的一件小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天,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在法國的某地乘車返回總部,參加緊急軍事會議。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53 智慧沒有開你沒法子廣學多聞
 >>>不過現在跟古時候比,有缺點也有優點,優點是什麼現在的高科技,我們把講的東西可以錄下來,可以重複、反覆的去聽,在過去不行,過去沒有,頂多做一點筆記。所以過去學經教的人確實是要有條件,第一個是他記憶力要好,第二個理解力要強,沒有這兩個條件就不能學經教。現在中下根性都行,別人一遍聽會,我聽十遍,我們光盤拿回去聽十遍;別人十遍學會,我聽一百遍,哪有不成就的!這是古時候人作夢都想不到的。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一個緣分、機緣,要好好的利用。果然專心,我相信三年時間,一定在台上講得很好。一部經不斷去聽、不斷學習,為什麼一部經,心是定的,三昧在其中。學多、學雜了,廣學多聞,佛經上是有這麼一句話,但不是為我們說的,不是對初學說的,廣學多聞是開悟之後,也就是我先學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在一門裡面得三昧。三昧就是得定,定久了自然就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才廣學多聞,智慧沒有開你沒法子廣學多聞,智慧開了之後,所有一切經你一接觸就明白,不費功夫。一經通一切經通,那個通就是見性,性是一樣的,是一,千經萬論都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見了性之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講的經,你一接觸全明瞭、全都通達。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52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自己定的
 >>>
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佛說得很清楚,你在沒有覺悟之前,到這個世間來是受報應的,我們的身叫業報身;過去生中造的善業,你來享福的,你造的不善業,那你來受罪的。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定的,不可以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業報身,六道輪迴是業報。覺悟之後覺悟之後那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樣聽了雲谷禪師的開示豁然大悟,原來我們受的果報是自己造的因。那你反過來,我從今之後斷惡修善,命運馬上就改了。一生當中能不能成佛能!《華嚴經》上你看五十三參,帶表演的,善財童子不是一生成佛嗎這是漸修,他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走上去的。《法華經》上的龍女厲害,她頓超,她不要一級一級的。而且龍女八歲,小女孩,放下起心動念就成就了。一生頓悟、頓修、頓證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個榜樣,在中國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個榜樣,我們看到深信不疑。可是我們自己業障很重,想放下放不下,這個東西很麻煩。那怎麼辦法門很多,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的,我們確確實實可以接受、可以修學的,老實念佛。老實念佛要成就,祕訣在哪裡祕訣要放下萬緣,知道這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世間就像《金剛經》所說的「夢幻泡影」,不要再認真、不要再執著了,這樣念佛你會得三昧。先由功夫成片,再慢慢的提升到事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成佛了。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50 山河大地都是我的依報
  >>>
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從哪來的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惠能大師第三句講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是什麼自性是常寂光。雖然它沒有物質跟精神現象,它能現,《華嚴經》上講的宇宙,我們講依正莊嚴。宇宙是我們的依報,正報是自己,這個要知道。正報不是指一切有情眾生。一切人、一切動物在佛法講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佛法講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講三種世間。依正不是的,依正講正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全是依報,諸佛如來對我來說是我的依報,六道、十法界統統是我的依報,山河大地都是我的依報。自性裡頭,諸位記住,沒有虛空,虛空是自性變現的。大家要學過《百法明門》就很清楚,《百法明門》裡面把時間跟空間都列在不相應行法裡,不相應行法裡的方分,方分就是空間,時分就是時間,所以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都是心現識變的,這個《還源觀》裡講得太清楚了。怎麼現的大乘教裡佛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是那一念不覺。這一念我們不懂,我們起一念,我們打個妄想,不是的;我們不知道那一念,它太微細了。這是現代科學裡面講振動,非常微細的振動,自性是不動的,突然有這個振動,所以這個振動不是真的,是妄動,有這麼回事情。可是你要曉得,它不是真的,真心不動,這一動,阿賴耶裡面就出現現象,這個現相就是起二用。原來是一體,自性清淨圓明體,從體起用,起二用。這一動,沒有原因的,它不是真的,要有原因就變成真的,沒有原因,就這一念。一念不動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所以凡夫成佛,在理論上講一念之間。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起心動念,但是起心動念大家體會不到。彌勒菩薩所說的,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他們這一問一答實際都是教我們的,讓我們聽。世尊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念頭,我們動了一個念頭,佛說這個念裡有幾個念組成這一個念,多少微細的念頭組成這一個,凡夫這一念裡有幾個念有幾個相有幾個識其實這就是問的阿賴耶,因為這一念不覺就把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所以佛問幾個相這境界相。問幾個識那就是八識。彌勒菩薩答覆: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形皆有識。每一個形,這個形就是我們現在科學裡面講的基本粒子,佛法叫微塵,極微之微,肉眼看不見,顯微鏡也未必能看得到。佛說八地菩薩能看到,這跟你講科學,八地菩薩能看到那個念。我們這樣計算法,一彈指,我們現在用秒為單位,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三十二億百千,一千二百八十兆,你看一秒鐘。一秒鐘裡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頭,彌勒菩薩講的,念念成形,有形狀出來,就是物質現象,每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精神現象。《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我們毛端,汗毛的毛端,這一個毛端裡面有無量無邊諸佛國土,佛國土是三千大千世界,毛端沒放大,佛國土沒有縮小,這科學沒說到。微塵也是如此,每一粒微塵裡面都有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重重無盡,那個世界裡頭又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世界。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9 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
  >>>
我們讀經,沒有三昧,我們功夫沒有到,三昧沒有現前,我們學的這些經教所講的,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這個講經,怎麼能不把經講錯古大德講,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誰還敢講經早年我在台中追隨李老師的時候,老師勸我講經,不敢。你看人家證得菩薩果位,還得承佛威力加持才敢上台,我們怎麼敢!老師就告訴我,我們大家都不敢,將來這個世間沒人講經。這是事實,現在這個時代,得三昧的,我們不說別的,就講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得一心不亂的找不到了,到哪裡去找這樣佛法不是斷了嗎我們不發心,誰肯發心發心也不容易,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他說他也用這個方法,他說「我上台講註解,古大德註解是文言文講的,我用白話文把它翻譯出來,錯了他負責任,我可以不負責任。」我想想這個也挺有道理的。李老師就教給我們,我們學經教,為人演說,完全不離註解。如果離註解也是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這非常重要。不但對佛經我們要遵守,對古大德註解亦復如是,為什麼這些古大德統統是見性的人。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8 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五個科目
 >>>
學佛要守本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示現榜樣給我們看。我過去講經也常講,要想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應該怎麼做每個人要從事自己的行業,把你自己本分行業做好,這就是印光大師常講的「敦倫盡分」。敦倫是什麼倫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五倫,敦是敦睦,就是於人際的關係要懂得和睦相處;對自己,在自己行業當中要盡分,我的本分要做好。我們這是一個行業,這個行業是什麼行業教學的行業,所以一定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他是什麼身分職業教師,我們參與這個行業就是職業教師,而且這個職業教師沒有收入,是一個社會義務工作者。我讀了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之後就曉得,釋迦牟尼佛的身分,要現在人來講,他是一個多元社會教育家,我們可以用這個來稱他,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他自己本身身分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一生教學不收學費。為什麼加「多元」?他是有教無類,跟中國孔子一樣,不分你是哪一國的人,不分你是哪個族群的人,也不分你信什麼宗教,你只要來,他就會教你,很認真、很誠懇的教你。所以佛的學生很多,常隨眾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講經法緣非常殊勝。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學,我們在社會上是義務教育工作者,我們所學的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7 這些年來學習儒家的《弟子規》
 >>>用什麼方法幫助性德裡面所講的四條,用這個就真的是仁慈、能仁。第一個是「隨緣妙用」。所以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善巧方便幫助一切眾生,著重在身教,言教是輔助,身教是正行。你看它頭一條是講原則,隨緣妙用,妙這個字意思很深。隨緣那一定是著相,妙用是離一切相,即一切相、離一切相這叫妙用,不著相,所以首先把原則說出來,教化眾生的原則。怎麼教法「威儀有則」,威儀是行住坐臥,佛家講四威儀。則是什麼則是規矩、好樣子,站有站的樣子,坐有坐的樣子,行有行的樣子,行住坐臥都有最好的榜樣給人看。也就是我們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給這個地區的眾生做最好的榜樣,這總的說法。細說呢細說就是佛家所講的戒律,儒家所講的禮,所講的規範,規矩、典範。我們這些年來學習儒家的《弟子規》,學習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學習佛的十善業道、三皈五戒、沙彌律儀,這些都是屬於威儀有則,是要做出來給人看,這不是講的,是要把它做出來,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做出個好樣子,這個重要。

amtb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